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来源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五届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无功优化多变量、多约束、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混合遗传和蚁群算法的混合算法。即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有机结合,利用遗传算法的快速全局收敛性,弥补蚁群算法初期信息素匮乏的缺陷,使混合算法形成优势互补,并在蚁群算法的信息素更新策略和参数上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提高了混合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收敛精度算法。通过对IEEE30节点算例进行仿真计算以及与未改进前的算法进行比较,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针对工业中具有“贫”信息、小样本序列数据的被控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SCGM(1,1)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SCGM(1,1)模型对系统输出进行预测,采用模糊PID控制器进行调节,使输出更好地跟踪设定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够较快的使系统达到稳定,并有很好的鲁棒性。
本文研究了一类典型反应扩散捕食模型的行波解,利用打靶法的原理,结合Lyapunov函数和流形理论,给出了这类反应扩散方程的行波解存在及不存在的充分条件,进一步表明行波解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本文提出了利用压缩空气在管道内产生的正压波确定气力输送管道堵塞位置的原理和方法。其原理为当气力输送管道堵塞时,在输送管道首端瞬时增强压缩空气压强,形成压强加大的一个正压波,此正压波沿输送管道向下游传播遇堵塞物后又反弹回首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管道首端压力信号,可以采集到两次正压波信息。利用小波变换法分析、处理压力信号,精确计算出两次正压波的时间差,最后结合正压波在气力输送管道内传播的波速确定管道堵
利用小波变换在突变信号处理中的优势,提取出原油管道泄漏信息经过小波变换后的特征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泄漏信号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定量识别,实现用小波变换提取泄漏点特征,并由此定位管道泄漏位置,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群机器人的光学系统,该系统使得单一类型光源媒介能够同时承担同一场地内的多台群机器人个体的障碍检测以及相互协调与通信等多项任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由于使用单一媒介来实现多项功能,该系统为群机器人的硬件设计带来便利,降低成本,具备一定的优势。
某型导弹采用电液舵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但液压系统中往往存在着非线性、参数变化等现象,故采用传统的PID控制较难满足要求舵机系统响应快、超调小的控制要求。针对以上特点,提出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来改善系统动态特性。本文建立了舵机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较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本文建立了基于最优潮流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并将模拟植物生长算法应用在可用输电能力(ATC)的计算中。根据植物生长算法的特性,采用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分开处理的一种新的方法,有效的克服了在计算可用输电能力(ATC)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局部最优解,提高了寻优的效率、全局的寻优能力,并且对系统的参数要求更宽松,使得结果更加稳定。以I-EEE30节点为例进行仿真计算,以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优越性。
应用传统粒子群算法(PSO)于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存在收敛精度不高、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利用微分进化算法(DE)的随机变异性,将当前所产生的局部最优值进行变异,再重回PSO搜寻全局最优值,从而提高了PSO算法的寻优特性,应用于IEEE30节点,验证所提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碗型塞装配机是发动机缸体加工线上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完成缸体加工孔上的碗型塞装配。本套控制系统采用基于CCLINK总线的分散控制方式,选用日本三菱公司的Q02H系列PLC作为系统控制器,通过定位模块QD75M4实现精确定位计算,通过伺服驱动器MRJ2S200B实现对伺服电机的驱动。设备操作面板采用三菱触摸屏GOT1000,触摸屏通过串口与CPU通讯,集成到控制系统中。
集散控制系统(DCS)己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DCS实训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使用SCX控制语言重新编写了改进的PID算法模块,从过来人(学生实验者)的视角,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今后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性、自主设计性实验,提供了四十余种控制方案及参考例程,并实际验证了其可操作性;甚至为今后研究生深入进行各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