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小城镇生态文明发展新路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之际,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后发地区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不落人后甚至后来居上?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后发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对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谋划入手,指明了广东后发地区小城镇选择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宏观驱动力;从对城镇产业格局的发展策划入手,提出了后发城镇生态经济增长模式与绿色产业组织模式;从对城镇空间的集约建设规划入手,探索了体现生态文明的空间发展模式;从综合配套措施的计划入手,设计了保障生态文明发展的行动与制度安排,为后发地区小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一条有效的发展新路。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秦皇岛市交通规划实例,对常规公交系统中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效用函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效用函数的贡献,并运用Logit 模型求得它们在不同出行距离中的分担率,最后对提高公交车分担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根据中国传统院落的特点,结合现代院落的实践,提出“空中院落”的概念。“空中院落”是对中国传统院落的继承与延续,也是现代土地集约利用前提下城市住宅院落的新生。分析概括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空中院落”的四种形式,并对“空中院落”的创新设计展开探索性的思考。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研究和探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区环境,使居住区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地。最终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做出有益的启示。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的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在生态城市中,城市绿地应为多少为宜,本文以QuickBird(快鸟)0.61米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为基础,利用ERDASIMAGE、Ecognition 等遥感处理、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城市休闲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人的心理及休闲需求是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人的休闲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它跟许多元素是相关的,而这些元素在每一个特定的城市休闲空间中都处于一个共生的局面。现在城市休闲空间中具备的物质元素已经足够多了,但这些元素组织得是否合理却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本文基于对城市休闲空间
面对快速变化的城乡环境,大量的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正遭受日益加重的多重威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矛盾重重。正是由于城市急剧扩张、建筑高度聚集给文化遗产带来的种种危害,文章欲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范条例的再解读,寻求相关理论上的策略,结合南京明城墙中央门西段的案例研究,提出在这个处于城市高密度、快速发展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灵活措施,以及本案例中的技术路线的介绍,针对该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历史城市是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是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找出其中一些有效方法和某些规律,对于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以徽州文化区的绩溪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结合的特点,乡村与城镇在选址、发展中的内在联系,绩溪县城的景观特征,提出生态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通过对我国目前中小型山地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梳理与分析,针对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结合泰顺县域总体规划实践提出了“轴群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并对其形态特征、形成机制、优缺点及适宜对象进行了相应阐述和实例介绍。以期对快速城镇化阶段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中小型山地城镇空间组织,有所启发。
本文首先针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截取甘肃省14个地区作为样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区域差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甘肃省14个地区按照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由高到低排序;其次,对差异产生的原因着重从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最后,从甘肃省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分别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建制镇规划编制办法,学术界已有一些探讨,但大多针对发达地区的建制镇。本文结合在重庆市远郊(区)县建制镇的规划实践,试图对欠发达地区建制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作一些初步探讨。相对于发达地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欠发达地区建制镇的总规必须采取“上下结合、自上而下为主”的编制思路;欠发达地区建制镇总规要避免“重镇区、轻镇域”,最终达到两者编制内容的平衡;从编制内容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