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整合五区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来源 :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北京门头沟区政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按照区域功能定位,抓住北京市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西南五区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创新的理念打造西南五区休闲旅游产业,成为西南五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西南五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机遇与优势进行介绍,指出休闲旅游业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能够拉动城市消费,增强城市活力,树立品牌形象,增进和谐繁荣。同时,休闲旅游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要素,其发展程度显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幸福指数,因此,我们要关心和加强对休闲旅游业的引导和推动。西南五区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创新体制,以调整旅游生产关系为突破口,创新旅游管理体制,革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理顺旅游行政管理和旅游资源管理的关系,积极谋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新思路,构建京西南大旅游、大市场的格局,推进西南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其他文献
天津市自2006年起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在2020年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涉及市内的绿地和公园,更要在城市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天津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天津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工程进行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十一五”整体规划使环渤海区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在推进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及次级区域的经济功能作用,强化区域内各地方发展政策的协调性,强化滨海新区的龙头作用,搭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策链,实现区域内资源有效的配置。
北京和冀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严重缺水的困扰和水荒的威胁。但由于长期沿用计划指令式水资源分配方式和行政式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与区域水资源供求状况相适应、协调上下游发展的水资源补偿机制,既严重限制了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又导致首都北京的供水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使该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未来,北京仍将进一步扩大对水资源的需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局面正逐步形成,其总体效益也在逐步显现,探索可能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新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京津冀经济圈进行了全面调研,在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城市开放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或给京津冀经济圈建设一点启示。
本文从地理位置、交通及工业基础等方面论述了京津冀地区具有的优越经济发展基础,然后分析了京津冀联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优势合理分工、联合建设中国北方的硅谷以及联合开发滨海地带等,并阐述了京津联合、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城镇化布局、进一步完善交通枢纽体系、实行旅游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建立统一协调的机构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京津冀旅游区域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要充分发挥核心区的强大辐射力和综合带动作用,必须有效地解决目前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不利的问题。推进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实现的现实基础。本文从旅游消费综合性角度切入,基于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制造业互融互促发展,提出了实现一体化的模块化、创意化、信息化和集群化发展实现路径,并就相应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在该区域就业,该地区内的农民工流动也形成了独特的特点,表现为大部分的冀北农民工跨省流入京津两地。本文从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差距等推拉因素,来分析该都市圈内农民工流动趋势。
京津冀板块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对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山区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是落实区域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良好结合。为深入了解沟域经济发展建设情况。笔者走访了农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沟域的开发目前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具有局部性、粗放型等特点,亟须从经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和指导。本报告拟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本文介绍了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设,提出加强政府指导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