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核态沸腾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有限空间内的核态沸腾换热和临界热流密度(CHF)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有限空间由两块平行的水平板组成,其中底板为加热面,顶板为网状结构.由于网状结构可以保证低热流密度时有限空间中单个气泡的合并,并使高热流密度时气泡易于从有限空间脱离,因而在这样一个有限空间中,核态沸腾换热大大增强.通过高速摄影仪的观察显示,网状结构上的蘑菇状气泡的行为与大空间池沸腾中的气泡行为没有明显差别.CHF的实验数据与作者的理论预测值吻合得很好.
其他文献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在不同的加热量下研究细微封闭循环内氟里昂R12在重力场下的热驱动情况.实验中研究并解决了氟里昂R12的灌装技术,根据壁面的温度变化趋势显现了细微封闭循环通道内流体在热驱动力作用下流动现象.
本文主要通过自由程理论来研究纳米流体的传导性能.文中提出用自由程理论初步解释了纳米流体传导性能提高的原因.文章利用自由程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传导性能的影响,如颗粒热容、吸附性能、时间效应等,其中着重分析了尺度效应对颗粒输运和吸附水输运性质的影响.
本文计算了不同材料的脉管处于不同倾角下的自然对流换热量,并将计算结果和忽略壁面影响的结果做了对比,得出脉管壁面对换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增加了壁面的纯导热部分,更主要的是壁面强化了脉管的自然对流的结论.本文还通过截面平均温度沿轴向的分布图分析了自然对流换热的原因.
本文对缝隙式回热器在非稳态交变流动下的流动和换热问题做了二维的数值模拟,并重点对其在交变流动下的场协同问题做了计算与分析.数值计算表明,场协同原理作为指导强化对流换热的原则,同样可以指导交变流动下的换热强化.
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方法(LBM),在最近十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发展了LBM的流动与传热模型,并对二维平板通道中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模拟,采用密度密度分布函数得到速度场,用单独的内能分布函数得到温度场,并与传统FVM方法所得到的多个特征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FVM解均吻合很好,鉴于LBM边界条件处理简单和易于实施等特点,该方法可望成为求解流动与传热的一种有效数值模拟手段.
在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薄膜导热系数过程中,势能模型的选取对模拟结果接近真实值的程度有很大影响.本文比较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些势能模型,如PTHT,BH,SW,DOD,T2 and T3,EAM等等.讨论了目前在微尺度导热问题的研究中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选取势能模型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
本文利用VOF方法对毛细力驱动的槽式蒸发器的微细槽中工质的流动与换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VOF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具有自由表面的气流界面的形状变化.同时研究发现,热流密度的增加将引起弯月面形状的变化,导致驱动流体流动的毛细力的减弱,从而降低槽式蒸发器所输运的热负荷临界值.
本文对平板加热面上的楔型夹缝内液膜的沸腾现象进行观察.实验表明,沸腾核化率明显受到楔型夹缝结构影响,近顶角小空间内汽泡生成少,核化率低,尺寸限制小的区域,沸腾剧烈,核化率高.随着加热面热流增中可观察到沸腾区域边界朝楔型夹缝顶角区域移动.
分析了建筑墙体热质耦合传递过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建筑墙体热、湿及空气渗透耦合传递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其等效线.为建筑墙体热质耦合传递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考虑受热的三角形微槽道内形成的蒸发薄液膜,其流动分散成沿槽道轴向的一维流动和槽道截面上的二维流动,给出液体在固体壁面的滑移边条件和汽-液界面上的速度边界条件,求解其运动和传热方程.对薄液膜的流动阻力、轴向毛细半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给出较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