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初探

来源 :第一届海洋防灾减灾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7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综合减灾能力是反映一定区域在防灾备灾、应急处置、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等灾害管理全过程的综合能力,如何评价区域综合减灾能力,找出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薄弱环节,对于加强国家和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评价综合减灾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评价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模型和方法,梳理了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流程,为评价区域综合减灾能力提供了实证研究和示范应用,以此明确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区域的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和综合减灾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Two common algae (Skeletonema costatum,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which were the chief criminals of the red tide, were taken as our test objects.This paper studied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本文对天津沿海外来物种入侵环境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及区划研究。首先,全面实现了对天津沿海几十年来3种典型外来人侵物种灾害影响范围以及具体危害程度的区域调研,明确了入侵物种引入途径、危害性以及其现实分布区域及入侵发展现状,对其灾害发生、发展以及危害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步建立了相应灾害基础信息库,为后期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资料基础和有效借鉴;其次,结合各入侵物种所在区域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围填海等建设愈演愈烈,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渤海围填海面积达600 km2.人工海岸工程对渤海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是渤海周边防灾减灾亟需了解的,这对于灾害预警和防灾措施以及社会经济长期规划都十分重要.利用三维近海海洋模式——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动力学模型,采用大小区域嵌套的方法,通
海洋是四维动态变化的流动水体,其环境要素包括海面风场、海浪、海流、海面温度、盐度、海水深度及海洋水色等,发生着从厘米到数千公里的空间尺度和从秒到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的波动。海洋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表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行为,如台风、风暴潮、海冰、溢油等,还有一些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海平面上升、海
文章结合我国目前赤潮预报方法研究、赤潮监测与预报工作的现状,在分析赤潮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赤潮风险等级预报模式的基本原则,并给出实现预报业务化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业务技术系统.1.现状分析文章分析了我国赤潮预报方法研究现状和赤潮监测与预报工作开展情况,虽然我国学者或机构针对赤潮多发海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理化、生物和水文气象等要素的观测资料得出了多种赤潮预报方法,产出大
Since 2007, the worlds largest trans-regional macroalgae blooms have oc curred in the Yellow Sea (YS) for 7 consecutive years, which origin is believed to be loca ted along the Jiangsu coastal areas.I
In this study, contributions of both local steric and remote baroclinic effects (i.e., steric variations external to the region of interest) to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sea level in the
会议
Triple mass-transport deposits (MTDs) with areas of 625 494 and 902 km2, re spectively,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Based on high-resol
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或由预编程序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四旋翼无人机拥有航空遥感、大型有人驾驶飞机等所不具备的优点,除用于军事方面,在民用领域亦可完成防灾减灾的灾害评估、地质勘测、森林防火、海事巡逻、海上污染巡查、航拍等多种任务。尤其在泥石流、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中及时快速的传递信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对抗自然灾害不可或缺的工具。
高频地波雷达(HF Surface Wave Radar)是当今国际上海洋观测的先进设备,可以从雷达回波中提取风场、浪场、流场等海况信息,实现对海洋环境大范围、高精度和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已成为重要的海洋观测手段。本文根据地波雷达在烂沙洋海域获取的长期海流观测资料,在地波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内,选取位于烂沙洋海域靠近雷达系统高精度探测区中心附近的A点、B点和C点,对获取的海流资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