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亚包晶钢连铸板坯表面质量的研究

来源 :1999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重钢七厂板坯连铸实际生产条件,采用了现场跟踪对比试验的方法,从连铸钢水质量、结晶器液面状况、结晶保护渣、设备检修前后等方面对板坯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板坯表面缺陷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点,工提出了影响重钢板坯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
其他文献
该文将多模型匹配及在线模糊辨识的思想与伪逆重构控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型重构控制策略。该方法不仅可以适应多种故障模式,而且能克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扰动对系统重构后动、静态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针对歼击机在机动飞行过程中各种舵面故障的仿真研究均表明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该文分析和讨论了影响专家系统功效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衡量专家系统功效的几个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验证和说明。
该文在简述仿人智能控制器的框架结构原理之后,提出一种由(正)比例(P〈’+〉)、负比例(P〈,-〉)以为伪积分(P〈,i〉)三种不同控制功能组成的智能3P控制器。它具有比例控制的主动性、负比例控制的强制性、伪积分控制的激励性和反馈控制的监控性的新型的智能3P控制。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均表明具有高标准的性能和极强的鲁棒性,且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使用调整方便。
该文讨论了基于遗传优化技术的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语言变量的模糊划分的编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规则离线优化设计的混合型遗传算法。文中提出的模糊控制器编码方法和混合型遗传算法可实现模糊控制器结构和参数的同步优化,倒立摆仿真实验表明了混合型遗传算法可以加速模糊控制器的进化,并有效克服早熟问题。
为了促进产品的并行开发,及早考虑产品开发后期的相关因素,文中通过构建辅助产品开发人员协同工作的Agent联邦,提出了一种支持多Agent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的任务结构模型,以描述基于领域的任务分解、任务之间的约束关系及任务与产品信息之间对应关系,设计了表示语言CRLE,用于定义领域共享本体论和任务结构模型,并提出协调机制以解决协作冲突。
认证协议设计和实现的安全性分析是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方向的发展。在此系统地讨论了证证协议形式验证研究的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基于时序逻辑的认证协议研究成果和基于时序逻辑的Model Checking的构想。
在椭圆曲线密码应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类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盲数签名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对消息采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盲化的方法。签名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时间开销和数据存储方面均优于RSA盲签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为了对武钢二炼钢厂现行工艺条件下钢水纯净度进行调查,选定通过RH真空处理和吹氩处理两种精炼工艺生产的钢种和为调查对象,通过不同工序在熔渣中加入不同示踪剂和出钢后在不同工序点取样分析,摸清钢水纯净度特性值的变化规律、所处水平和跟踪分析夹杂物的来源,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浦项光阳厂的RH(-KTB,-POSB)现场试验结果研究了RH脱碳处理过程钢液中碳及自由氧的行为以及由KTB氧枪对脱碳反应所构成的影响。据实测结果,RH炉内脱胎换骨碳反应期可根据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划分为三个阶段。KTB氧枪所供氧气在真空室内与CO气体及钢液发生反应,到达钢液面的一部分氧化被消耗于脱碳反应及增加钢中自由氧。而无论是消耗于脱碳的那部分氧气、还是用于增加钢中自由氧的氧气的利用率都会率
EKO转炉炼钢厂有2×240t转炉,实行二吹一操作模式。1998年夏天,在两面台转炉上操作系统中,装入一个废气连续分析系统(LOMAS系统)并投入运行。在EKO厂与VAI的合作工程中,在用于LD转炉炼钢吹炼终点确定的废气分析系统,采用了动态工艺模型“DYNACON”。1998年10月开始应用这个模型,并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做了大量的综合性试验工作。这种动态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在吹炼过程的最后2min(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