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滩坑水电站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浙江滩坑水电站系统现状和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滩坑水电站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以解决滩坑水电站面临的有关水库调度的问题;系统采用多阶层架构、网络数据服务、组态设计、图元化等技术,构建了基于C/S 和B/S 混合模式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展示、Web 发布和高级应用等功能,为滩坑水电站调度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分析了物理数字混合仿真的原理,介绍了一种由光伏阵列、储能电池和RTDS 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等设备共同组成的仿真实验平台.将实际的光伏电站特征信息接入数字仿真系统,研究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系统稳定特性的变化.对混合仿真系统中物理数字接口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混合仿真实验的流程,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软件与硬件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集成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困难.所以,无论是对于使用者还是开发者而言,一套统一、通用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OPC 的技术标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OPC具有其显著的优点:1,OPC 在工程运用中的配置简单,通过网络传输,速度快,实时性高;2,OPC 采用的是网络总线技术,所以具有高的可靠性和复用性.本文首先通过对OPC 的
本文以电网设备管理规范及国际通用的传感器标识规范为研究基础,对电网内传感器统一标识进行研究,提出了电网内传感器标识的设计规范,并在此规范基础上进行标识设计并探讨了标识的压缩技术,分析了与其它标识规范的兼容性.
高渗透率并网新能源所具有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会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储能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储能设备价格相当昂贵.本文借鉴静态无功补偿设备SVC的原理提出电力系统虚拟有功储能的概念,其主要思想是综合考虑光伏的可快速调节特性以及可投切负荷容量较大的特点,利用光伏与可投切负荷的协调优化控制使其外特性与传统混合储能具有类似的特性(例如大功率的快速充放电).
本文以变电站温度监测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应用温度云图对全站温度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显示,能够对未测温点位进行温度估值,能够根据温度分布情况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为变电站温度数据的分析挖掘提供了一种应用思路,同时也可以降低变电站温度监控对测温点安装数量的依赖.
变压器短路电抗能正确反映变压器绕组变形情况,本文对短路电抗在线监测原理及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变压器绕组变形评估模型及预警判据,基于统一保护平台研制了变压器短路电抗在线监测装置.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变压器运行方式的改变及外部因素的变化对绕组变形判别影响很小,所研制的装置能为运行中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情况提供实时监测及预警.
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地县调一体化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在简要介绍了吉安地调主站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后,针对目前吉安地区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运行及维护现状,本文详细的列举了现有的四种地县调一体化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方案,并就各种方案的技术优势及限制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适合于吉安电网实际情况的地县调一体化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方案.
抄表是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抄表数据是否正确、用电性质是否属实、是否出现估抄、漏抄等现象,一直以来严重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的抄表方式是电工用抄表本,根据用户的编号和姓名来抄录电表数,这种传统的抄表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局与其他公司合作研发了,通过实施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的抄表弊端.在电子标签认证抄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又将该系统成功移植应用在日常的巡线工作中,建设
针对目前普遍推广的扩大内桥接线方式及内桥接线方式,对于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其中一台主变发生内部故障时,引起其他正常运行主变差动保护误动的现象,本文结合一起现场操作过程中主变差动保护的误动实例,详细分析了穿越性故障电流以及电流互感器饱和对主变差动保护的影响,认为穿越性故障电流中直流偏移量引起的桥压侧电流互感器局部暂态饱和是主变差动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正常运行主变差
本文采用三层架构的方式,对移动作业的关键设备、通信网络、主站平台进行详细描述,提出了基于B/S 与C/S 架构的移动作业管理系统设计方法,结合浙江海宁试点应用,通过采用智能移动终端,搭建McWiLL 无线专网,部署主站软件,实现对移动作业任务的集中管理,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移动作业管理系统具有实用、高效的特点,优化了生产作业流程,实现了对低压配电台区现场作业的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