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段长江大桥建设与展望

来源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8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十座长江公路大桥的成功建设,实现了大江南北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通过自主建设的工程实践,走出“继承、发展、创新”之路,中国的桥梁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这期间,江苏省一系列跨长江大桥的建设,如江阴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泰州大桥等,当时或至今创造或保持着多项中国或世界纪录,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大跨径桥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缩影.本文对长江江苏段(南京段除外)桥梁的建设成果进行简要的总结,介绍了已建和在建桥梁的项目概况、主要技术标准、项目技术特点和难点、关键技术创新,同时也介绍了相关规划及近期开展前期研究的一些通道情况,总结了大跨桥梁建设应注意和重视的一些具体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简明介绍了基于碱集料反应的三元体系设计方法,在特大桥主梁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相关的耐久性项目试验研究,验证了此方法在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部分斜拉桥是一种新型桥梁,其整体刚度比常规梁式桥要小,颤振问题比梁式桥可能突出,为了解该类桥梁的颤振稳定性,以海南某项目大桥主桥为背景,开展数值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该桥模型,对该桥成桥状态及最大双悬臂状态的动力特性、颤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无论是在成桥状态还是在最大双悬臂状态下,颤振临界风速都远高于颤振检验风速,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基于线弹性三维有限元法,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55m大跨径的斜腿刚构桥进行了动力计算分析,研究了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横向地震作用较纵向地震作用更为显著;当斜腿刚构桥拱片之间采用横系梁进行联系时,整体横向刚度偏弱,抗震性能较差;外侧向振动对地震反应的贡献较大,最大位移出现在拱顶,最大应力出现在拱脚处.对于早期修建的预制斜腿刚构桥,在后期维护与加固过程中,应重点对桥
为研究引起模数式伸缩装置病害的原因,本文首先基于ANSYS二次开发,编制了通用静力分析程序,方便进行模数式伸缩装置的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模数式伸缩装置进行参数分析,主要探讨了影响中钢梁水平位移的因素,并分析了承压支座和位移控制弹簧失效产生的影响,给出了中钢梁水平位移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位移控制弹簧的刚度和布置对中钢梁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其次是接触单元的摩擦系数、压紧支座的预紧力
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日照引起的气温变化会导致钢箱梁梯度温差和索塔梁温差变化,在高超静定的斜拉桥中产生次内力,因此,有必要对钢箱梁斜拉桥的温度场分布进行研究.温度场与桥梁所处的外界环境和自身材料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国家的设计规范中,有关钢箱梁温度梯度和索塔梁的温差效应规定不尽相同,因此,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实测桥梁温度梯度对该地区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军山长江大桥为工
随着国内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路桥梁的交通量和荷载不断地增大,桥梁支座在重复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损坏,需要对桥梁支座进行更换.本文以沧津路青弋江三跨公路连续梁为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分析梁体的应力和支座支反力,验证了顶升高度10mm、15mm时更换支座的可行性.
本文以浦仪公路上坝大桥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端承压钢板式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的几何模型建立、单元选取、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及荷载步设置等方面的内容,并列举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对于该类钢—混组合结构,目前还没有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有限元模拟是最直接的数值计算方法.本文介绍了南京浦仪斜拉桥桥塔端承压钢板式钢-混结合段有限元建模方法,可供相关设计参考.
锈蚀黏结退化会引起RC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不协调变形,导致构件抗弯性能退化.本文提出一种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不协调变形量化方法,该方法将黏结退化表示成锈蚀率的函数,基于有效黏结力传递规律确定受弯构件黏结滑移区范围,进而构建黏结滑移区内整体变形关系实现对不协调变形的量化.该方法可应用于锈蚀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评估,能综合考虑锈蚀截面损失、黏结退化以及钢筋端锚失效等影响,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表明不协调变形
通过对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中温度对斜拉索索力和主梁挠度的影响,借助实际工程,结合理论,分析理论索力及理论标高与实际的差异,分析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修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的温度是随时间变化的,通过温度的影响,斜拉索索力变化与主梁挠度变化的相互影响,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引起的主梁挠度的变化,并最终影响桥梁整体的受力.
介绍了江苏省南京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长江上的已建桥梁和在建桥梁,以及未来南京过江通道建设规划,阐述各大桥的技术难点和创新,并分析了现阶段中国桥梁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未来中国桥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