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稻蟹模式下水体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对比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o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稻田和幼蟹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水稻单作、蟹单作、稻蟹共作三种不同模式的水质及土壤变化.研究分析了水体温度、pH、水体溶氧、水体和土壤中总氮、水体和土壤中总磷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蟹共作相比于其他2个模式,表层温度和pH值较低,而水体和土壤总氮、总磷的含量较高,其中稻蟹共作模式下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要比蟹单作增加1.32-1.54倍、1.81-2.01倍,比稻单作增加1.61-1.85倍、1.72-1.93倍.稻蟹共作模式下土壤中总氮、总磷含量要比蟹单作增加1.22-1.47倍、1.38-1.49倍,比稻单作增加1.97-2.31倍、2.42-2.59倍.结果表明在水体溶氧降低但不影响水稻和幼蟹生长的情况下,稻蟹共作模式对提高水体和土壤肥力,从而进一步从优化水体生态环境和增加生产效益有着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强化育肥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和营养品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关中华绒螯蟹雄体育肥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育肥养殖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中华绒螯蟹雄体体性腺发
  在实验室单养系统下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阶段的特定生长模型,实验共计进行160天.实验蟹从大眼幼体开始经过10次蜕壳变为10期幼蟹,累积成活率为38%,蜕壳间隔(IMD)呈对数模式
会议
  2013年7月-10月于上海市崇明县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基地对比了蟹单作、稻单作、稻蟹共作3种模式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91种,并且在观察的各个
会议
北京琉璃厂,典雅古朴、天香神韵的文化街挂满了名人题写的店招堂匾,以古书古玩为特色的商店迎接着熙来攘往的八方宾客。追溯远去的历史,琉璃厂系元代时在此地建琉璃窑而得名。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培育池塘中幼蟹的自切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幼蟹的自切率较高,达29.2%,但无性别差异;根据体重将幼蟹分成四种规格(大:6-8g;中:4-6g;小:2-4g
会议
  With the trends of rapidly ageing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daily travel as an important aspect reflecting the life quality of older people,is negative infl
会议
  人工基质(Artificial substrates)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表明其具有调控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转化系数和增加生物安全性等优点,可有效实现对
  近年来对虾病害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对虾养殖产业,而为了防治病害,养殖从业者大量使用各种药物,其中不乏滥用或违规使用者,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对虾
1959年4月29日 雨 我要求去西藏参加平叛锻炼已获批准。 我想立即赶到郑州的陆军医院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承佑(护士,作者的女朋友,编者注),让她同我分亨(享)这份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