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个体生长模型的研究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室单养系统下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阶段的特定生长模型,实验共计进行160天.实验蟹从大眼幼体开始经过10次蜕壳变为10期幼蟹,累积成活率为38%,蜕壳间隔(IMD)呈对数模式变化,由1期的4±0.54天变为10期的38±6.26天.实验记录了每次蜕壳前后体重,壳宽,壳长(WW,CW,CL)的蜕壳增长,其中体重的蜕壳增长从1期幼蟹到6期幼蟹期间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低为108.09%.同时,特定生长率(SGR)在早期阶段增长显著,从6期幼蟹阶段之后由于蜕壳间隔的显著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雌雄幼蟹在4期幼蟹时期即可肉眼分辨出来,主要根据其腹部的形态特征和其他一些形态学特点.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对Ti-5Al-2V-3Fe-0.2O合金热轧板材的显微组织、宏观硬度、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合金板材组织主要由α相和β相组成,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
采用相场法对铸造Al-4.2Cu合金的凝固组织中的枝晶生长速率和枝晶尖端半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与Ivantsov理论计算得到的Peclet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l-4.2Cu合金凝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行为、生长、能量收支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氨氮质量浓度梯度设置为0.05 mg·L-1(对照)、1.0 mg·L-1、2.5 mg·L-1、5
会议
  通过在室内养殖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生长、产量和水质的影响。实验共有7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A1为正常光组对虾单养、A2为弱光组对虾单养、B1为正常光虾鳅混养组
  替普瑞酮(Teprenone)又名二牛龙牛儿基丙酮(eranylgeranylacetone),是萜烯类的衍生物,作为无毒、高效的常用HSPs诱导剂,其在人类、大鼠和畜禽胃肠黏膜应激损伤保护方面已
会议
研究了Mn含量的变化(Mn含量由1.8%至5.0%)对超低碳高强钢经调质热处理工艺后,其相变行为以及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提高,淬火相变温度呈线性降低,显微组
  Navigation difficulty in multilevel buildings generally becomes a new functional problem for many contemporary public buildings.While,wayfinding researches
会议
  It is the space that is important in letting the entrance space guide a visitor to the next place in the plan of the art museum and a feeling of expectation
会议
针对大耕深旋耕复式作业旋耕刀表硬心韧的使用要求,将绿色环保的碳氮共渗工艺引入到旋耕刀制造中。考察了碳氮共渗对旋耕刀用65Mn钢组织、硬度、冲击韧度和摩摖磨损性能的影
  强化育肥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和营养品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关中华绒螯蟹雄体育肥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育肥养殖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中华绒螯蟹雄体体性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