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在植物挥发油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广东省园艺学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暨广东园艺产业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在植物挥发油检测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较详细地阐述了GC-MS结合不同提取方法在植物挥发油检测、GC-MS结合不同技术在植物挥发油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以胎萌果肉为材料研究胎萌对菠萝蜜果实品质的影响.取6个不同株系菠萝蜜的胎萌果实果肉和正常果肉的几个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胎萌的菠萝蜜果实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肉,还原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滴定酸没有显著差异.菠萝蜜胎萌对其果实品质有较大的影响,降低了其果实品质和口感.
以储良和东壁两个品种龙眼果实为材料,比较常温和低温贮藏下两种龙眼品种贮藏性的差异.低温贮藏显著地降低了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褐变和自溶速度.储良和东壁的褐变速度和自溶速度有显著性差异,储良的褐变速度和自溶速度明显低于东壁,说明储良在常温和低温下都比东壁较耐贮藏.储良的褐变和自溶与其果皮色度呈显著性相关,而东壁的褐变和自溶则与其果皮色度相关性不大.两个龙眼品种的褐变与自溶与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失重以
目的:比较广东省内阳西、从化、惠来三个产地的井岗红糯荔枝在低温(4℃±1℃)下的贮藏性.方法:测定贮藏过程井岗红糯荔枝果皮的色度值、果实的褐变指数、腐烂率、商品率、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pH值和果皮相对电导率.结果:从化井岗红糯在褐变指数、腐烂率和商品率与其他两个产地差异明显,表现出较好商品性;三个产地井岗红糯L*值、a*值、C*值、h°值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惠来井岗红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是我国特色经济水果,因其果实颜色鲜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荔枝果肉品质优劣作为评价荔枝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劣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质变化值得被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从妃子笑、井冈红糯、怀枝荔枝采后贮藏条件入手,观察和测定了果肉色度、果实腐烂率、果肉感官评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生理生
荔枝(LitchichinenesisSonn.)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Jiang Y,et al.,2004).其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所喜爱,与香蕉、菠萝、龙眼并称为南国"四大果品"(Tindall HD,2010).荔枝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国内华南主产区就共有40多个主栽品种(陈厚彬,2008),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水果,色丽质优,味甜肉脆,营养丰富,素享"
目的:本实验为了提高荔枝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效果,科学指导荔枝物流包装操作,实现果农增收.方法:以怀枝荔枝作为实验材料,以不同预冷程度、不同加冰量及不同果枝情况作为试验因素,生成L16(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因素对荔枝贮藏过程中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设置3d、5d不同模拟运输时间,并在开箱后做货架期观测.结果:以褐变指数、商品率、腐烂率和果皮相对电导率作为果实外观品质的评判指标,将3d开箱
目的:我国消费者将菠萝冠芽看做菠萝的一部分,但有些国家的农民采收菠萝时切下冠芽用于菠萝繁殖.然而,切除冠芽是否影响菠萝品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研究切除菠萝冠芽对菠萝采后品质的影响和冠芽与菠萝黑心病的关系,寻求控制菠萝黑心病和保持菠萝品质的方法.方法:以七成熟的"巴厘"菠萝为实验材料,用380mMABA分别喷施保留冠芽的菠萝全果、保留冠芽的菠萝果实、菠萝冠芽和切除冠芽的菠萝果实,常温贮藏12d,统
将叶用芥菜分别置于五个不同温度下贮藏,对贮藏后芥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缓叶绿素的降解速率以及水分的损耗,使芥菜在贮藏期间呈现出较佳的感官品质,同时维持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且亚硝酸盐、硝酸盐的累积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
为研究铅胁迫对红肉火龙果幼苗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0、0.5、1.0、1.5、2.0、3.0、4.0mg/mL的铅溶液对土培的红肉火龙果幼苗进行了铅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0~3.0mg/m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红肉火龙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0mg/mL铅胁迫对红肉火龙果幼苗生长有
在国内,白姜花为岭南地区的特色花卉,主要作切花用.白姜花的根茎还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药物,主治风寒表证、风温痹痛、外感头痛、身痛、风湿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等,但主要限于南方具有白姜花分布和栽培的区域使用.近十年来,国外对白姜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十分活跃,成果丰富.为提高白姜花的综合利用效率,本文对白姜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