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苏糖醇修饰的纳米金试纸比色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二硫苏糖醇修饰的纳米金铺于滤纸上得到比色试纸.由于三聚氰胺与二硫苏糖醇之间的氢键配相互作用导致纳米金聚集,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因此可制备不同三聚氰胺浓度对应的色卡.通过将样品检测结果与色卡进行比对,发现当三聚氰胺浓度大于等于2.0×10-5M时,试纸颜色为蓝色;当三聚氰胺浓度低于2.0×10-5M时,颜色为红色,因此该试纸条可实现三聚氰胺的半定量检测.
其他文献
质子化的2-卤代N,N-二甲基乙胺类化合物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发生特征的分子内卤素迁移反应,即卤素从烷基链上迁移到氮上,同时丢失一分子乙烯.实验发现C1,Br和I都会发生这样的迁移反应,而F则不会发生迁移反应.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计算推测该类化合物在裂解反应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二甲胺/卤鎓离子]中间体,通过该中间体,卤素可以迁移到二甲胺上.
将分析化学与临床医学结合,发展高特异的多肽、蛋白质、基因等功能生物分子的灵敏检测和疾病诊治新方法是生命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近两年来,以癌症早期诊治为目标,采用纳米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设计仿生识别体系,提出了系列性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信号放大与识别功能的光学或电化学示踪探针;通过光电传感与分子成像,发展了多种高通量、高特异性及高灵敏度的DNA、microRNA与蛋白质分子等肿瘤标志物的检
纳米通道单分子水平分析技术是在一个纳米尺寸的孔道(固体孔或生物成孔蛋白质Hemolysin、Aerolysin等)的两侧施加电压,在电场的作用下,待测分子通过孔道.当分子通过孔道,分子排挤孔道里的溶液和离子,进而造成离子流的变化,即造成电导率的变化.离子流阻断程度和阻断时间等信号可反映分子的结构特征信息.课题组在搭建的集超微电流采集与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高灵敏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装置上,实时监测由弱相互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和生物质谱技术的进展,尤其是差异蛋白质组学和靶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基于质谱的候选蛋白质标志物的挖掘和验证策略已经成为疾病候选蛋白质标志物研究的重要策略.差异蛋白质组研究主要是通过质谱技术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组织或体液中的蛋白质进行相对定量,从而大规模地挖掘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所采用的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和通量直接决定了挖掘到的差异蛋白质的种类和准确性.
两个或多个泛素蛋白之间可以异肽键连接,缩合形成二聚及多聚泛素蛋白.不同共价连接方式的泛素蛋白可以和不同的靶蛋白特异性识别,进而行使不同的功能.Lys63连接的泛素蛋白参与了DNA损伤修复及NF-κB的信号传导.通过对泛素亚基间的顺磁弛豫增强(PRE)数据进行模拟退火优化,分析了以Lys63连接的二聚泛素蛋白的构象空间.发现在没有与靶蛋白存在时,大约有70%的蛋白处于关闭的状态,两个共价连接的泛素亚
本文基于荧光相关光谱(FCS)技术和亲和探针竞争反应,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微体积的药物筛选新方法。该方法以筛选酪氨酸蛋白激酶ABL抑制剂为模型,基于候选化合物竞争性地与荧光药物探针-靶蛋白复合物结合反应,以及FCS技术具有高灵敏地区分游离荧光探针及荧光探针-靶蛋白复合物能力,首先,以蛋白激酶抑制剂筛选白的解离常数,该方法的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基本一致,拟合相关系数Rz值大于0.986,拟合残差小于0.0
本文中以Alexa Fluor@488(Alexa488)作为伏马菌素的荧光标记物,以伏马菌素抗体(FBl-Ab)与伏马菌素(抗原)的相互作用为模型,构建了一种伏马菌素的均相竞争免疫分析新方法。在反应中随着FB1的浓度增加,FB1逐渐占据Alexa488-FBl探针与抗体结合位点,导致游离Alexa488-FBl探针的比率逐步上升(1-Y),而Alexa488-FBl探针与抗体复合物比率(Y)逐步
定量核磁共振(qNMR)方法以1H-NMR选定峰面积定量,简单,快捷,且可以不用对照品直接定量.已先后被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收录,中国药典2010版也已收录.近几年来,qNMR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品、中药与植物提取物、体液样品、异构体与对映体、食品、以及其它不同样品的定量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常用的化学药品,以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内标,重水为溶剂,采用qNMR建立了其中对乙酰氨基酚
全氟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直/支链异构化是导致其生物富集、毒性效应乃至健康危害的决定因素.本文采用计算模拟的方法发现全氟辛基磺酸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一分子全氟辛基磺酸盐带负电的磺酸基团和带正电的蛋白表面位点FA6的R209相互作用,引发蛋白其他子域的构象改变,使得门控残基R410和Y411构象变化从而打开FA3/4入口,引导第二分子全氟辛基磺酸盐进入该位点.而支链全氟磺酸盐因其结构
顺铂是目前治疗癌症方面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同时其耐药性和副作用不可忽视。研究顺铂和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顺铂的毒副作用机理有重耍意义。采用酶解方法结合ESI-MS研究顺铂和肌红蛋白的相互作用。含铂酶解肽段的MS/MS分析表明顺铂易于加合在肌红蛋白的组氨酸残基上。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成功地研究了顺铂与肌红蛋白的相互作用,识别了二者的加合产物。通过酶解反应,确定顺铂易结合在蛋白表面的组氨酸残基。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