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理性推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积极推广,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层面的误区,在操作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对校本教研的主体、研究的内容等问题缺少正本清源的梳理。“校本教研”最核心的内容要落在“人本”上,即教师基于课堂实施和学生发展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从活动主体来说,应该是教师自主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不再是传统教研观念影响下的“你指导我改正”;从内容上来说,它既有别于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的学术研究,也不是那种为了研究而研究的“写写抄抄”,而是应该立足于课程实施过程和学生发展的真问题,由教师自主地创造自身发展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从活动的持续性上来说,不仅是学校层面一两次具有点缀意义的活动,而是应该渗透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芬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作为独立的专家机构,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秉持独立行动、以评促建、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四大原则,协助高等学校提高质量与竞争力,促进芬兰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以重视目的适切性、执行自主性、高校主动性、全面国际性、多方参与性、标准定性化和信息开放性为主要特点,能够对我国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相关政策与方案提供
本文阐述了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的观点。通过描述非正规学习认证制度在终身教育制度框架三个层面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相关概念的讨论,说明了地方政府建立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北京市建立市民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实施构想。
根据《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基本精神及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利用学科教学主渠道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结合点,多方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因此,将可
本文是北京教科院职成教所承担的北京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委托的2009年教育科研财政专项课题《北京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比较和专家访谈法,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北京职业教育发展局面良好。从总体上看,基本实现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到2010年“职业教育更为发达”的发展目标。在这种局面下,虽然蕴含三大深层次问
如何建立新的教研机制,形成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北京市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学校和教学第一线,就校本教研的模式与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了建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经验与策略。探讨了校本教研的内容与研究方式,包括行动研究、自我反思、合作研究、经验交流的模式与策略,并总结了来自实践的案例与经验。这些来自实践的成果可以为北京市更多的学校建立校本
文章首先对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研究、课堂提问的界定、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方法分析以及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策略四个方面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着力采用量的研究方法,以不同班额的班级为研究样本,从学生课堂回答教师提问为研究视角,分析不同班额班级中教师提问涉及的学生数量与范围,多角度地理解与分析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提问,向教师提出如何分析大班额与小班额的学生课堂发言质量,如何实现理想状态
“北京市小学生伤害预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验”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并直接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针对当前危及我市儿童安全与健康的主要问题——伤害开展研究,依据基线调查结果和小学生学习特点开发《安全小卫士》小学生伤害预防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并在学校中开展教学实验。《安全小卫士》手册与国际安全教育的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接轨,与北京的安全教育实际相融合,探索形成了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以常识教育为宗旨的安全教育
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全市地理新课程培训及教学设计中强调改变传统的条目式、表格式板书为结构式板书,强调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目前,地理课的板书设计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板书设计仍较单一,如何使地理课的板书设计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由此应遵循层次性、图文结合、适度性、科学性、落实方法的原则,并结合教学的实际
教师研究中心于2008年承担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的“北京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与行动研究”专项研究项目。我们在中小学教师学习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实验的研究设计。通过行动研究实践,我们获得了以下结论:1.行动研究架起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理解的桥梁;2.行动研究是改变教师固有研究的观念与思维定势的方法;3.行动研究是教师积累经验、形成教育智慧和成为专家的途径;4.行动研究是最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
在北京市新一轮初中建设工程的背景下开展了此项研究,经4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提出并定义了学校内部评价和初中学校内部形成性评价机制,而且构建了包括专业服务支持、学校评价环境促进、学校内部组织管理和规范化运行等要素的,既简便又科学,既规范又实用的初中学校内部形成性评价机制。在实践中强调发挥评价结果对促进初中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