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微机械开关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多晶硅微机械开关中刻蚀牺牲层和消除多晶硅膜的应力这两个关键技术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刻蚀牺牲层中光刻胶最大抗腐蚀时间和适用于多晶硅微机械开关研制的弱翘曲多晶硅膜的优化工艺条件,这为进一步研制多晶硅微机械开关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真空压力传感器的硅-硅键合特点,开展硅-硅键合技术研究,得到一种有效的真空硅-硅键合方法,该方法用于真空压力传感器的研制中,有效键合面积达到90﹪以上,为真空压力传感器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提出采用单目视觉方法中的聚焦法,以CCD作为传感器,用三点法对机器人的位置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测量原理和系统是正确可行的.
提出了一种用于MEMS工艺的DRT金属剥离新技术.采用双层普通正性光刻胶,两次曝光,再用甲苯处理,使光刻胶断面上宽下窄,表面呈倒角悬垂.淀积金属后,用丙酮作剥离液,不需要加速超声波振动,很容易地完成金属剥离.
分析了微型光谱仪分光、成像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及主要参数,对一种微小型光纤光谱仪的光谱线性度、光谱带宽、光谱与成像面的夹角和光谱能量分布等主要参数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的符合.
针对叉指式结构论述了硅微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体加工的高深宽比器件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得到的数据经过最小二乘法处理,拟合出振动质量块宽度与加速度计第一模态固有频率以及折叠梁挠度的关系曲线.这些分析为此类加速度计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梳状硅基微陀螺为典型实例,按照MEMS器件集成设计的"Top-down"思想,研究了硅微陀螺的实体建模、有限元分析、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工艺过程模拟以及版图生成等设计过程;同时针对硅微陀螺仪存在的机电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实现MEMS器件的性能优化,缩短研制周期.
介绍了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表面微机械加工差分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结构建模,并模拟分析了加速度与电容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函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模型特性,结果表明:灵敏度随着梁宽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梁高和梁长的增加而增加;固有频率随着梁宽和梁高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梁长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结论对差分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分别对静电和压电驱动的膜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出膜片厚度和驱动电压等参数对微泵体积变化的影响,以及膜片振动的固有频率与膜片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由静电驱动的微泵,其腔体体积变化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着膜片厚度的增大而减小,膜片的固有频率随着膜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压电驱动的微泵而言,腔体体积变化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如果压电膜片尺寸以及铜膜片半径固定,则铜膜片厚度存在最佳尺寸使得
介绍了一种利用KOH溶液对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原理,并结合抛光技术制作垂直的光学微镜面的方法.制成的微镜高度300μm,厚度3.3μm,宽度容易控制.初步测试对1.55μm波长光源插入损耗接近1dB.
主要研究了阳极键合过程中键合强度与键合温度、键合电压、键合晶片的平整度和表面粗糙度、晶片表面清洁度、玻璃片厚度及表面亲水性等的关系,对键合引起的变形和减小变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理想的微机械键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