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结合PKP与单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 usky phoplasty,PKP)与单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108节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结合PKP组:58例65节椎体,男1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9.3岁,单椎体51例、两椎体7例.单纯PKP组:39例43节椎体,男6例,女33例,平均年龄72.1岁,单椎体35例、两椎体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伤椎前缘高度及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s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及超声仪器显像技术的提高,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病变,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检查已经成为颈动脉检查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的检查由于受声窗限 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某些病例可以通过颅外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提示颅内段病变的存在,常见的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颈动脉颅外段超声可以检测到高阻或单峰的血流频谱,本文报道的病例为一例通过颈动脉颅外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推测
目的:通过术前超声造影剂与术后病理组织评价颈动脉斑块,预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方法:12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78例男性,50例女性,年龄范围50-88岁),术前进行颈动脉斑块造影检查,术后斑块组织进行病理分析.128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8-42月),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生定义为: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新发生的心肌缺血,脑血管梗死.结果:128例患者经历
目的: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动态观察妊娠晚期便秘孕妇的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重塑及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妇产科定期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晚孕足月的初产孕妇140例(妊娠晚期组),其中有便秘症状者48例(便秘孕妇),无便秘症状者92例(非便秘孕妇);同期选取无便秘的未育健康妇女100例(对照组).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测量各组妇女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
目的:外周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往评估外周神经损伤多依赖于病史、症状、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在外周神经损伤的应用中尚属探索阶段,本研究探讨RTE评估外周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38例门诊疑诊的外周神经损伤(21例桡神经损伤;8例肘管尺神经损伤;9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RTE扫查,采用乳腺评分法,将RTE弹性图像进行1~5
目的:设计一种兼具诊断与相变溶栓功能的新型纳米粒,并比较这种相变型纳米粒(Fe3O4-PLGA-PFH-CREKA NPs)和与非相变型纳米粒(Fe3O4-PLGA-CREKANPs)不同时间点在体外的溶栓效果.方法:通过双乳化法构建多模态纳米粒,该多模态纳米粒内部包载全氟己烷(PFH),PLGA外壳上嵌入氧化铁,并通过酰胺键连接CREKA多肽去靶向动脉血栓的纤维蛋白成分;采用透射电镜、倒置显微镜
Reliable cell tracking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fate of stem cells following implantation,and thus promo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 therapy.Dual or multiple modal imaging modalities
会议
目的:探讨CEUS在评估宫颈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采用NACT的宫颈癌患者于化疗前、后采用CEUS和MRI检查,观察化疗前后肿物大小的变化及造影剂灌注情况,对比分析化疗前、后宫颈肿物大小的变化,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病变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以及峰值强度(PI),比较化疗前后TIC参数的差异.结果:1、41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前CEU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诊断产后重度会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应用三维腹部超声探头经会阴部扫查,重建盆底三维超声图像,对15例产后陈旧性会阴裂伤患者(病例组)及34例正常产后者(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肛提肌裂孔的结构及形态,测量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以及双侧肛提肌厚度;通过TUI断层成像观察病例组双侧肛提肌肌束完整性及肛提肌裂伤程度,通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病人,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25 ~75岁,平均47.30±9.55岁.突出节段: L3-4共10例,L4-5共55例,L5~S1共9例;无症状间歇期6个月~5年,平均1.29±0.57年;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和方向的选择.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25例,男1 5例,女10例;年龄28~65岁,平均53岁.结核病灶位于L3 9例,L5 7例,L3~L4 5例,L4~L5 3例,L1~L2 1例;均不伴椎旁脓肿、窦道形成,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