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历史发展及产业现状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dx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回顾了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世界上的产业化现状,并对我国发展聚光光伏系统产业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柔性不锈钢衬底CIGS薄膜电池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Fe会在CIGS中形成深能级缺陷,影响栽流子的输运特性,在制备柔性不锈钢衬底电池时必须予以阻止。本文首先在不锈钢衬底上沉积90nm薄膜,然后采用共蒸发三步法分别以玻璃、不锈钢和不锈钢/Ni为衬底,在600℃下制备CIGS吸收层和相应器件。采用XRD、XRF和J-V测试系统,研究阻挡层、吸收层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器件性能,以此来探明Ni作
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TiCl4溶液水解,在光阳极导电玻璃基底FTO上制备了阻挡层薄膜,以此采抑制FTO表面的光生电子与I-3之间的复合反应。分别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阻挡层薄膜的组成,形貌和对光的透过;在AM1.5和暗环境下分别测试了电池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可以获得由TiO2粒子组成的阻挡层薄膜,这一薄膜的引入可以提高电池的光电性能,用0.04 M
利用低温水热法在FTO上生长阵列ZnO纳米棒薄膜,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主要研究了反应时间对阵列ZnO纳米棒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扫描测试结果表明:时间的增长使得阵列ZnO纳米棒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逐渐增多,棒的长度逐渐增加。当时间达到3 h,棒数量增长速率接近峰值,随后增长缓慢;当时间达到10 h,阵列形貌排列整齐,高度均一,长度大概在1.6μm左右,同时形成了大约1.6μm厚的ZnO薄膜
本文了论述了一种基于离子液晶的染料敏化电池用电解质:1-正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碘(C12MImI)。使用超微电极研究了室温下C12MImI中I-3/I-的电化学行为,利用电化学阻抗谱优化了DSC电解质中的碘浓度。最后研究了离子液晶电解质C12MImI中添加剂碘化锂(LiI)和苯并咪唑(B1)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3的扩散系数随着I-3浓度的增加亦增大;C12MhnI/12应
用专业直拉单晶有限元分析软件,如CG sim等模拟18时直拉单晶硅炉内部热场,得到热效率高的直拉单晶炉热场分布,可以用于改善热场加快结晶潜热的散发,提高拉晶效率。本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直拉单晶炉热场,从热力学角度对直拉单晶热场进行了模拟,与专业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优化结果相同;以优化后的热力学条件为参数,对直拉单晶结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理论上说明拉晶速率有可能提高到2 mm/mi
尚德公司于2007年提出采用掺镓替代掺硼技术来解决单晶硅光伏组件早期光致衰减方案,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掺镓电池初期衰减很低,且稳定可靠,随后将掺镓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产业化。本文通过实验室大量的室内实验和长迭一年的室外跟踪测试以及与业内其他掺硼单晶硅组件的比对,来进一步验证量产化的掺镓单晶硅组件在长期光致衰减方面的稳定性。同时研究掺硼和掺镓太阳能电池光致衰减稳定所需的累计辐照量,以及不同效率电池的
本文参考IEC 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及IEC 61730-2:2004《光伏组件安全鉴定》的试验方法,对有不同类型隐裂电池片的组件进行环境测试和安全测试,利用EL测试分析对比测试后各隐裂电池片的变化趋势,对有隐裂电池片的组件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晶体硅太阳电池封装成组件后,其实际功率通常会小于理论功率,称之为功率损失或封装损失(power loss)。本文对各种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损失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包括电池片分档方式、组件封装材料、封装工艺与电池片之间的匹配等,通过优化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提高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封装损失。
在大型建筑屋顶建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于光伏发电和建筑节能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叉。本文根据绍兴市浙江环球集团厂区建筑屋顶上的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经验,从气象条件、建筑结构、系统总体布局、电气设计及光伏方阵安装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屋顶工程的设计实践。
目前GT铸锭炉使用的是878mm×878mm×420mm坩埚和450 kg的铸锭工艺。在装料的重量上由于坩埚尺寸原因而受到限制,同时由于铸锭工艺的原因导致生产出来的晶锭晶粒偏小,进而影响多晶硅片的转换效率。本文论述了通过采用定制的加高坩埚和全新的铸锭工艺来生产480 kg晶锭,不仅增加了硅料的投炉重量,而且增大了晶锭中晶粒的尺寸,提高了多晶硅片的转换效率。通过对480 kg与450 kg铸锭工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