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晚中新世豆科合欢属荚果和叶片化石研究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欢属约有150 个现代种,广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我国约17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本研究对采自于云南临沧邦卖组的荚果和化石叶片做了系统鉴定和描述,确定了合欢属荚果的三个化石种:包括Albizzia cf.julibrissin Durazz、Albizzia sp.以及一个新种Albizzia prekalkora sp.nov..
其他文献
樟科润楠属Machilus 化石以往的报道并不多,主要基于叶形态特征,迄今已报道的润楠属化石中,仅发现于云南腾冲新近系的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和长梗润楠(近似种)Machilus cf.longipedicellata Lec.(吴靖宇等,2008),以及浙江天台中新统的天台润楠Machilus tiantaiensis Ding et.Sun(丁
红豆杉科木化石以往主要发现于中生代地层,尤其侏罗系和白垩系,而新生代地层迄今仅发现于阿根廷始新统(Taxaceoxylon katuatenkum Brea,Bellosi et Krause)和日本更新统(Taxoxylon torreyanum Shimakura)。
东特提斯洋的最终关闭与印度-亚欧板块碰撞的时间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海相层最终消亡时间的确定尚没有统一的认识。藏南地区是寻找西藏境内最高海相层的理想场所,其地质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的消亡时间,可以为东特提斯最终的封闭时间提供良好的信息,也可以对恢复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证据。
广西发育有诸多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百色、南宁和南流等盆地均产有大量植物化石。然而自上世纪80 年代老一辈科学家初步总结后,广西新生代植物化石的研究却很少被涉及。近年来,本研究组对上述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及化石进行了持续的调查,发现了部分保存精美的植物化石,包括特异埋藏的南宁晚渐新世木乃伊化植物群。
通过2009-2015年之间对广西南宁古近纪地层进行了实地勘察,发现丰富的软体动物化石,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了野外收集和室内分析处理。此次发现的化石中,腹足类化石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Ellimmichthyiformes是鲱超目中一群已绝灭的、世界广布性的鱼类。它们的化石曾发现于中国、南美、北美、非洲和欧洲的海相和非海相地层中,分布的时代从早白垩世至中始新世。但近年在广西宁明渐新统宁明组发现了其踪迹。
鼠李科马甲子属现有5种,间断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和欧洲南部,主要生长在热带到暖温带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在中国仅有四种,一个引种。马甲子属的化石记录丰富,广泛发现于北美西部,欧洲中部以及亚洲东南部的新生代地层,地质时代从始新世到上新世均有。
The genus Paliuru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distinctive orbicular-winged fruits with a trilocular(or often bilocular)ovary.
沙巴棕属为棕榈科、贝叶棕亚科,全球有16 种,分布于哥伦比亚北部、墨西哥和美国的东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我国南方常见栽培的有2 种,分别为Sabal minor(Jacq.)Pers.和Sabal palmetto(Walter)Lodd.ex Schult.& Schult.f.,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山茶科木荷属Schima 约含20 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至东南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根据分子生物学的分析,木荷属常和Gordonia、Franklinia 及Laplacea 一起被置于Gordoniae 族,但关于该属的早期发育特征与演化趋势,还明显缺乏化石资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