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式OWC波能装置水动力性能的模拟研究

来源 :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和改进台阶式振荡水柱式(OWC)波浪能转换装置水动力性能,采用基于时域高阶边界元法的完全非线性数值水槽模型模拟研究不同台阶条件对OWC装置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数值模型中自由水面满足完全非线性自由水面运动学和动力学边界条件,采用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追踪瞬时自由面流体质点,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下一时间步的波面和自由面速度势进行更新;采用域内源造波技术结合人工阻尼层来产生入射波浪和消除从结构反射回来的波浪.通过与已发表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本模型的准确性,进而通过改变台阶的几何尺寸来研究台阶式OWC波能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台阶长度对OWC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与给定波长相关,而台阶厚度与OWC波能水动力效率正相关.
其他文献
船体静水阻力是目前船舶水动力学中最为基础的研究之一,目前,基于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船体阻力和兴波预报已经较为成熟,但是针对船体伴流,尤其是肥大船型尾部型线变化剧烈区域的伴流预报精度仍然不是很理想.本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CFD求解器naoe-FOAM-SJTU,基于延迟模式的分离涡模拟DDES方法在模型尺度下对标准船模JBC的静水阻力问题进行数值预报.重点考察DDES方法对船体伴流的预报精度,
波浪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面无人自主航行器,由水面浮体、水下滑翔体和连接二者的脐带缆三部分组成.波浪滑翔机航行所需的能量完全由波浪能和太阳能提供,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理论上可实现无限续航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波浪滑翔机在执行某些特定任务时,往往需要在海面上某一固定位置驻留.但由于波浪滑翔机在波浪中必须保持不断前进,属于欠驱动系统,对原位保持的控制技术提出了挑战.考虑到波浪滑翔机独有的结
使用水下机器人(AUV)系统搭载Kongsberg EM2040多波束系统、Edgetech2200型侧扫声呐及浅地层剖面仪等设备在南海北部大陆坡海域进行了高分辨率的井位调查,获取了工区详细的水深、地形地貌及浅层地层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AUV测量数据分辨率高,数据质量好,噪声小.
由于水深限制,传统的Spar型浮式风力机并不适用于我国沿海区域.为了推进浮式风力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浅吃水Spar型浮式风力机.首先针对不同的设计参数,进行频域水动力分析,根据短期预报的结果,选出最优设计值.然后,分别研究该新型浅吃水浮式风力机在作业海况和生存海况下的运动性能,建立浮式风力机系统的气动-水动-系泊全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计算风机系统的气动载荷,采用势流
致动线方法,又称激励线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叶片本身用其所受的一系列气动力作用点代替,这些气动力作为动量方程中的源项来体现风机叶片对流场的作用.该方法无需对叶片进行建模,无需划分边界层,由于气动力来源于试验结果,因而其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较高,利于大型浮式风机的模拟.在OpenFOAM平台上使用软件包turbinesFoam对串列布置的大型浮式风机NREL5-MW组进行模拟研究,使用大涡模拟的方法计
波浪沿柱体爬升高度的准确预测对海上风电基础及平台设计极为重要,预测误差极易导致气隙设计不当,给海上风机的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开源软件OpenFOAM,采用质量源项造波的方式开展不同波浪要素条件下波浪沿单圆柱爬升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在设定的波浪条件下,单圆柱流场中的测点爬升高度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圆柱受力结果与莫里森(Morison)方程计算出的波浪力结果较为一
针对浮式防波堤与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集成的单浮体集成装置在低频范围内转换效率较低且防波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应用Star-CCM+软件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型,研究了两种形状的双浮体混合装置在最优PTO阻尼下的转换效率、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耗散系数、垂向运动响应以及浮子间相对波高随频率的变化情况,并与其对应的单浮体集成装置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单浮体集成装置相比,双浮体混合装置的发电性能
基于开源流体力学工具箱OpenFOAM和waves2Foam,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探究了由靠岸固定的OWC装置和上下浮动的OWC装置组合形成的多OWC装置系统的水动力学特性.在规则波的作用下,通过采用经典的VOF方法来捕捉自由液面的位置.通过利用结合了6自由度求解器和waveDyMFoam工具箱的动网格技术,来模拟浮式结构物的上下运动,深入地研究了浮动式OWC装置的
一些越洋海啸的实测及模拟表明,海啸波的最大波高会在先驱波到达远场地区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出现.虽然已有学者通过数值模拟或理论研究证实海脊可以俘获海啸波,但鲜有相关的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证实这一特殊的物理现象.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产生于脊顶的海啸在海脊地形上的传播变形过程.在证实海脊对海啸波具有俘获作用的同时,初步讨论海脊俘获波的传播变形情况以及海脊横截面上的波高分布.
由于海脊对波浪具有俘获作用,可使海啸沿海脊传播至较远地区,且海脊形状与走向对海啸的传播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势流理论并考虑边界处速度势和速度连续,建立了波浪在台阶形海脊上产生俘获波的解析理论.通过与现有理论比较,初步验证了本文所提理论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波浪在台阶地形上的俘获条件,并进一步阐述了地形及波浪频率等要素对俘获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