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油酶法脱胶及其副产物应用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糠油由于其均衡的脂肪酸组成且富含活性物质包括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生育酚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生理功能,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三大营养健康油脂之一。但是,米糠油磷脂含量较高且难以脱除致使其精炼困难。
其他文献
唾液是成分复杂的胶体体系,唾液的缓冲能力对维持口腔内恒定酸碱度及食品口腔加工过程中的食物酸度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唾液缓冲能力的系统评价(离子对/基团和蛋白质)及其与酸度感知的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唾液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酸味感知的关系,为酸味感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共招募4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采用酸碱滴定法测量志愿者的唾液缓冲能力,同时对其唾液生化特性(淀粉酶、总蛋白含量)与酸
唾液是食物口腔加工的重要组分,其与食物初步消化、食团形成密切相关,唾液的生化成分直接影响饮食喜好和感官感知。目前对于我国不同饮食文化喜好与唾液生化成分关联研究极少。本研究以蒙古族和汉族青年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饮食文化背景下唾液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及其与饮食喜好的可能关联。研究共招募304名健康志愿者(汉族200名、蒙古族104名),对其唾液生化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常用于食品工业及医疗保健领域,获得高密度菌体对其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材料,最终活菌数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选择出碳源、氮源的种类及优化浓度,通过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一步优化,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
目的:为进一步全面认识和揭示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黑龙江流域中高纬度地区冷水鱼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乳酸菌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开发低温益生乳酸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地域、种属的冷水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通过Rep-PCR结合部分16S rRNA基因测序对冷水鱼肠道乳酸菌进行遗传差异分析,采用牛津杯法和well agar diffusion筛选产细菌素菌株并评
目的:牡蛎因其味道鲜美,蛋白含量丰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随之引起的高过敏率也同样不容小觑,对牡蛎中过敏原的探究迫在眉睫。方法:本研究以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为研究对象,利用硫酸铵盐析和柱层析等方法对葡萄牙牡蛎中的20kDa左右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液相串联质谱的方式对纯化蛋白进行鉴定,之后采用免疫学方式研究目的蛋白致敏性;选用pET-22b载体对目的蛋白进行克隆
目的:本实验拟开发一株高黏度的嗜热链球菌以减少酸奶中稳定剂和增稠剂的添加和使用;方法:从甘肃甘南牧区收集传统发酵乳制品20余份,采用纯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乳酸菌60余株,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得到嗜热链球菌13株,通过发酵速度、发酵曲线分析、发酵风味、黏度测试等方法进行菌株筛选,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产品中应用;结果:通过筛选得到一株单独发酵6h既能凝乳、口感品尝无不良发酵风味、黏度达到1600cP
高盐腌制食品发酵过程中的活性微生物大部分来自食盐,不同种类的高盐微生物决定了我国传统高盐发酵食品的风味。利用微生物组16S sDNA测序及纯培养技术,本项目分析了浙江福建两省沿海三处晒盐场高盐池卤水中的高盐微生物多样性,在20%盐浓度分离培养条件下,以分子生物学方法,共分离并鉴定了18株细菌,7株古菌,并对上述菌株进行了基于酪蛋白或明胶培养基的胞外蛋白酶活性检测,其中,古菌Halobacteriu
目的:本研究以葡萄牙牡蛎新型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CP)为对象,研究天然纯化的SCP(nSCP)及重组表达的SCP(rSCP)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兔抗牡蛎SCP多克隆抗体并对其效价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Blot对nSCP、rSCP进行IgG结合活性的鉴定;采用ELISA的方式对牡蛎过敏患者血清IgE与
本研究以高白鲑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比较了60℃(3~20min)、80℃(1~12min)和传统100℃(1~6min)不同蒸制温度及时间组合条件对其色泽、蒸煮损失、持水力、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微生物所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相应的群体感应抑制剂作用机制,是食物贮藏保鲜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从冷藏大黄鱼中分离出优势腐败菌,经gyrB基因扩增测序和表型分析鉴定为Shewanella baltica.具有最强致腐能力的菌株兼具分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utoinducer-2(AI-2)和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iketopiperazines,DK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