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立人格、职业同一性、社会支持、职业自我概念和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职业同一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和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量表对649名(男生占46.84%,女生占53.16%)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软件SPSS20.0和Mplus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自立人格、职业自我概念、职业同一性和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24~0.49,p均<0.05);自立人格、职业同一性、社会支持和职业自我概念均与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呈显著的负相关(r=-0.62~-0.19,p均<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自立人格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而且还通过职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以及职业同一性—职业自我概念中介链和社会支持—职业自我概念中介链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χ~2=458.21,df=95,χ~2/df=4.82,RMSEA=0.078,IFI=0.92,CFI=0.92,GFI=0.92)。进一步对所有单向路径关系的初始模型进行效应分解,结果表明:自立人格—职业同一性—职业自我概念—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自立人格—社会支持—职业自我概念—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自立人格—职业自我概念—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三条中介链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75、0.034、0.094,在95%置信区间估计均不包含0,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占自立人格影响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总中介效应的36.95%、16.75%、46.31%。结论:自立人格与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之间存在一条直接路径和三条中介路径,三条中介路径分别是:自立人格—职业同一性—职业自我概念—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和自立人格—社会支持—职业自我概念—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和自立人格—职业自我概念等间接路径影响个体的情感障碍性职业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