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动车低频噪声对室内声与振动环境影响实验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环境总是受到室外环境传入噪声,以及振动通过建筑结构造成的室内噪声与振动。通过一项系统地实验测量,研究上述规律在公交车居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传入路边开窗与关窗室内的噪声与振动情况,期望观察到关窗环境相比开窗室内的噪声强度明显降低,但振动强度VLz却反而增加的现象,原因为低频噪声共振引起,以便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路边建筑对外立面采取提高防止噪声影响的设计。
其他文献
在高速列车运行状态下进行实际测量,以此为依据对车厢内噪声环境声品质进行分析。从心理声学主要的评价量出发,对车厢内部声环境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从心理声学角度客观地分析车厢内噪声环境舒适度。此结果对车厢内低噪声环境设计可以提供主观评价方面的参考。
材料分层复合是一种利用较少代价提高声学性能的有效方式,通过多孔性保温绝热材料与硬质黏弹性材料的优化组合,不仅可以起到绝热、阻燃、吸声和隔声的作用,同时由于材料的轻便性,更符合隔声材料轻量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为更好的检验多层复合材料的吸、隔声性能,利用搭建的接近实际环境的高铁模拟车厢试验平台进行一系列的对比测试,通过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优化组合,筛选具有最佳声学性能的多层复合材料。
通过大量资料和长春高架轻轨试验分析,得出高架轻轨啸叫声声源的初步成果:(1)轮轨啸叫声是高频噪声,对人体影响极大,必须根除;(2)啸叫声的频率和强度与行车速度有关,速度越高,频率和强度也越高,一般在800到1000 Hz以上,高频段高达5000 Hz甚至6000 Hz,长春高架轻轨曲线地段在25 km/h的速度下有三个高频段啸叫声,大约在2500 Hz、3000 Hz、3500 Hz左右;(3)从
首先提出道路设置不同类型的公交专用道对交通噪声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运用微观交通流仿真分别对外侧式、中央式和公交混行式三种公交专用道进行仿真并结合单车噪声排放模型和噪声传播模型计算观测点的噪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微观交通流仿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还表明,外侧式公交专用道在距路肩1m的观测点处噪声增大了1.0 dB,相当于道路车流量增加25%或者小型车车速增大15 km/h带来的噪声增加;
以交通仿真为手段,结合日本ASJ道路交通噪声排放模型,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公交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道路处于拥堵状态时,公交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影响较小;当道路处于非拥堵状态下时,公交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LAeq值影响约为1 k~2dB、对TNI指标的影响高达15~17 dB.
对不含PE膜、多孔材料中间含有PE无孔膜以及PE有孔膜的汽车车内隔音垫,利用递推方法得到材料的声阻抗,进而计算出对应的吸声系数,从理论上得到PE膜对吸声性质的影响。制作了对应的三种样件,阻抗管中测试其吸声系数,并和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没有PE膜时理论和试验曲线能基本吻合,含PE膜时吸声系数减小,但是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并不能吻合,还需进一步的修正。
通过对中国现行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与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的分析,基于噪声地图绘制技术,提出一种与管理水平和人们实际感受相关联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该方法将为环保部门改进和完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提供思路。
对声学风洞中车辆风噪声性能的试验过程进行分析,并讨论整车隔声,车辆表面设计,以及密封对车辆风噪声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风洞试验过程中车辆风噪声性能的优化手段和方法。实例表明,风洞风噪声试验对于评价车辆风噪声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针对公交车排气消声器建立基于发动机特性的声学预测模型,并采用声学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消声器声学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发动机特性的公交车消声器三维有限元预测模型在仿真结果上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满足排气消声器的设计要求。这种预测方法可以为今后公交车排气消声器的设计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和有效指导。
提出适用于刚性面球形传声器阵列的近场声全息方法,并进行在分别改变阵列半径、重构距离及传声器数量等参数时声场重构的数值仿真。仿真中使用的解析声场由单个或两个单极子声源在不同位置下生成。将不同声场参数下的重构声压与解析声压进行定量地比较,结果显示重构效果良好,传声器数目越多及阵列尺寸越大,则声场重构的精度越高且频带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