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以人为中心工业物联网的一种隐式人机交互架构

来源 :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NCIM2016)暨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ix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进制造业正朝着定制化、社会化,服务化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同于传统的垂直、封闭的制造资源环境,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由人与周边群集、非中心化、自服务的智能物体服务等高度开放式资源组成.智能物体资源组织结构动态多变、服务交互频繁、部署密度大,而智能手机能力受限.本文介绍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物联网隐式人机交互架构.基于此服务直接架构,提出了一种面向受限设备的交互模型,定义了主要属性元素和触发元素.最后描述了该架构如何支持工业4.0生产的隐式交互.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增容改性树脂与2116玻璃布制备了高频用覆铜箔板,研究了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以及覆铜板的性能.结果表明增容改性树脂基覆铜板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综合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高频板的性能要求.
3D LED灯具具有漂亮的外观造型和良好的照度均匀性.本文主要介绍3D导热铝基覆铜板及其导热绝缘胶膜的发展概况.简单介绍了LED及其发展概况,描述了3D LED灯具的几种造型技术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可弯曲成型的导热金属基板及其特点,分析了几种可挠性的高导热绝缘胶膜的类型的优缺点,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华烁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3D导热绝缘胶膜,并对导热铝基覆铜板及其导热绝缘胶膜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滚珠丝杠动力学参数在高精加工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获取滚珠丝杠的轴向与扭转动力学参数对于机床的稳定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外贴传感器或是嵌入式的,和刚柔混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而有限元分析方法受限于模型的精度.在电流的驱动作用下,滚珠丝杠充当着执行部件的驱动的部分,控制工作台的工作状态.在本章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信号辨识丝杠进给驱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新方法.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原料,原位聚合法引入自制的表面活化石墨烯(SAG),合成了聚酰亚胺前躯体—聚酰胺酸复合溶液,经制膜和热酰亚胺化反应制备了表面活化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SAG/PI).通过FT-IR、XRD、Raman、AFM、SEM、TGA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表面成功引入了活化基团,添加到聚酰亚胺中能有效起到键合的作用,使得石墨烯能稳定分散在树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床加工动力学敏感性的刀具状态监测方法,实现在变加工工况下的刀具磨损状态的可靠表征.首先基于静止状态下数控机床结构给出相应的各阶低频模态的敏感部件及敏感方向,其次基于结构加工振动响应信号辨识得到低频模态参数.分析各阶工作模态及其不同方向与相关的刀具工件系统变化因子的敏感性,由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下的动力学敏感性对比得到对刀具磨损表征的敏感性最高的方向与模态.在变切削工况下实验中,发
针对传统数控长轴车床的加工零件锥度误差,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模型和方法以减小此类加工误差,这也是工业上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有大量针对机床几何误差测量与补偿的研究,但仍难以统一考虑此车床加工系统的众多几何误差因素的影响.本文采取精度较高的激光测量方式,根据测试结果对影响长轴零件的加工锥度误差影响机理建立深入研究,建立了各几何误差综合分析与预测模型,为解决长轴零件加工锥度误差测量与误差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研
基于材料本身的各种物理效应,智能材料可实现电、磁、热等能量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是集驱动与传感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并成为从大功率换能器件到微纳尺度元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常见的智能材料包括超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电致伸缩及磁流/电流变液等材料,它们在精密驱动、超精密加工、超声切削、振动主动控制及无损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材料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
本文研究提高木工加工生产效率的实木椅木工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布局设计及上料机械手的设计.通过研究欧美国家与中国在木工生产技术上差距,剖析中国的木工生产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对实木椅的部件进行工序时间的分析计算,平衡各工序生产时间,从而确定各工序的生产节拍,完成木工生产线的合理布局;通过对榫头加工工序的研究,对要设计的机械手进行动作分析,确定采用直角坐标系的机械手形式及传动驱动机构,完成机械
果园采摘机器人是智能农机装备的种类之一,因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实时规划采摘机器人空间轨迹成为难题.以6自由度机器臂为对象,通过D-H(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建立采摘机器人连杆坐标系并确定其各连杆参数,构建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进而进行机器人正运动学与逆运动学求解.讨论了关节空间下的轨迹规划方法,对关节空间下的三次多项式插值和过路径点的三次多项式插值进行重点分析.最
基于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现状,结合中国工业控制的技术瓶颈,说明了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控制技术国产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国产化工业控制技术生态的内涵以及重要性;针对自主研发的国产工业控制系统,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研制过程中所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对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国产化和工控技术产业生态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