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区灰霾天气下空气污染特征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y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2010年唐山地区的霾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为研究霾的形成机制及霾的预报提供一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唐山地区灰霾引起空气质量恶化,可吸入颗粒物,特别是PM2.5质量浓度大幅度上升,多项污染物发生严重超标,臭氧质量浓度有所下降,唐山地区的灰霾天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细粒子污染.灰霾天各种空气污染物在中午达到最大值.工矿企业废气、供暖期燃煤产生的大量可吸入颗粒物、NO、NO2、SO2和CO等在夜间逐渐积累,清晨出行早高峰机动车集中排放,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天的最大值,白天气粒转化和光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细粒子.唐山地区灰霾天呈现了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型复合大气污染的特征.
其他文献
利用重庆地区1980—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重庆地区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灰霾的预警预报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重庆霾出现频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分布特征,年和季霾日数均呈现中西部较多、东部较少、盆地多的特点,各站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为春、秋季,夏季最少;各区域霾日数有相似的月变化特征,霾天气高发期在10月至次年3月,其中霾日数12月最多,其次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general macrophysical and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layer warm clouds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ocean and land areas using four standard CloudSat products
伪彩合成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领域,而双偏振雷达具有更多的雷达探测量,为伪彩合成技术在雷达探测上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针对S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反射率因子Zh、线性退偏比LDR和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等探测量的图像合成技术,根据各自的探测范围将3个变量线性调整至0‐255的范围,再在RGB色彩空间内分别赋予图像的三个通道,从而得到全新的伪彩合成图像,比较分析发现,分别采用LDR、Zh
土壤热储存在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陆面物理过程和天气、气候模式研究者的关注.利用2009年8月19日至23日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和沙漠边缘,以及2005年6月12日至16日在金塔绿洲的观测资料,采用谐波法、热传导对流法和温度积分法计算了这三种下垫面5~20cm的土壤热储存,并将5cm的土壤热通量订正到地表,进行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谐波法计算的土壤热储存值与实测值最接近,热传导对流法在夜晚
利用对短基线时间差甚高频辐射源定位系统对一次多回击负地闪放电过程的观测结果,结合同步观测的快慢电场变化资料,对地闪预击穿、梯级先导、云内放电过程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预击穿阶段辐射源在云中的放电通道为双向发展,平均速度均在105m/s量级,梯级先导从预击穿起始位置产生两个通道同时向下发展,地闪后期云内放电活动较为复杂,辐射源从闪电起始区域发展,主要表现为云内闪电通道的进一步延伸.地闪后期多次负极
本文采用西北区域1961-2010年共141个气象站气温、降水、沙尘暴、大风日数、风速等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年基本气候要素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季节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0.27℃/10a,极端高温事件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显著,冬季和夏季降水略有增多,春季和秋季降水减少;降水量区域差异较大,黄河以西降水量增多,黄河以东减少;干旱发
为应对社会公众对日益严重的广西霾天气的关注,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开发了广西主要城市霾预报业务系统.文章介绍了这一系统使用的主要工具、建模过程、业务流程以及系统使用方法,并提出了该模型今后的改进设想.
利用广西457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宁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及南宁空气污染物浓度等资料,通过EOF和矢量和等方法,对选出的典型空气污染过程和清洁过程的近地层流场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典型污染过程大尺度系统较弱,受局地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影响,污染物局限在当地,出现严重的污染天气;而清洁过程大气对流活动较活跃,主要受大尺度环流系统影响.污染过程风矢量和较小,扩散条件较差;清洁过程风矢量和较大,利于污染物扩散.
本文对2000至2006年的南宁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南宁市近7a能见度年均值在13至17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主要出现在1至3月,最大值出现在6至7月,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一日之中,能见度的日变化为:08时<02时<20时<14时.能见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与污染物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PM
依托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建立3D_Var变分同化系统,利用此系统对美国西部地区一次PM2.5化学污染过程的PM2.5总量及其主要成分(黑碳、有机碳、硝酸盐、硫酸盐)进行同化试验,并与未同化结果和实况进行区域、单站及时间序列的对比.结果表明:此系统具有较好的同化效果,同化试验结果与实况更加接近,站点分布及演变趋势吻合较好;任取三个站点进行单点时间序列演变和散点图分析,同化后相关系数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