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网格数据对台风浪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具有较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数据(ETOPO1)和海岸线数据(GSHHS)对WAVE WATCH Ⅲ所需的输入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海底地形、干湿网格和横纵方向次网格障碍物数据.以QSCAT/NCEP混合风场驱动WW3,模拟了0601号台风"珍珠"期间的海浪场.分析了区域平均方法的优势及次网格障碍物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平均方法可以较好的反应水深变化趋势,降低了"混淆"发生的可能性;次网格障碍物数据的使用可以很好的体现次网格尺度障碍物对波浪传播的影响,且像担杆列岛、佳蓬列岛这样狭长的岛屿,虽然被干湿网格数据所忽略,但对波浪传播的影响非常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FGOALS-s2耦合模式模拟的中国地区冬、夏季降水量平均态,同时与观测值进行比较,来评估该模式对中国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并通过该模式分析了21世纪的中国区域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整个中国区域年降水量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局部有一定偏差.20世纪中国夏季降水主要模态以全国一致型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前为全国少雨状态,之后为全国多雨状态.冬季降水以全国一致型为主,20世纪80年
本文利用ONl指数并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标准对强ENSO事件进行定义划分,统计分析强ENSO事件及不同类型强ENSO事件与东莞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冬季ONI指数与东莞冬季降水、相对温度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且通过信度检验.说明当冬季ONI指数为正(偏向于El Ni(n)o事件)时,东莞市冬季相对湿度偏大,降水偏多;冬季ONI指数为负(偏向于La Ni(n)a事件)时,东莞市冬季相对
本文利用河北省近11年(2001~2011年)河北省重要天气报资料,分析了河北省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的年、月旬、时以及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河北省发生短时暴雨发生频率较高且呈增多趋势,集中发生在6-8月份,7月份发生频次最多,其次为8月份,多发生在下午时段.2、河北省短时暴雨频次空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邯郸、邢台交界及保定东部地区发生频次较少,唐山、秦皇岛以及石家庄发生频次较多,且多局地
本文分析绥化市2010-2013年历次降雪过程,统计降雪时段以及日极端气温出现时间,发现降雪时段的气温变化规律与非降雪时段有很大不同,所以日极端气温预报难度较大.本文从总结降雪时段的气温变化规律入手,试图根据850hpa预报场温度变化趋势推测出未来降雪时段内的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与幅度和日极端气温出现的时间,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本文基于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科,分析了松嫩流域汛期(6~9月)暴雨、大雨、中雨的气候特征及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松嫩流域地区的暴雨频次、大雨频次和中雨频次均具有较明显的年际特征和年代际特征,其中暴雨频次和大雨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中雨频次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暴雨频次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北部和东部年平均在0.6次及以下,而南部地区最大中心年平均达到1.5次以上,除嫩江上游
本文利用1931-2010年UKMO HADISST1全球月海表温度、NOAA再分析资料及中国东部96站月降水量资料,使用REOF、SVD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主要雨带类型,找出了影响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雨带分布的主要关键海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关键区SST信号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并对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关键区海温信号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500hPa高度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计算机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了1948-2012年5-8月东北冷涡活动过程.结果表明:共发生东北冷涡过程956次,平均每年5-8月发生约14.7次,冷涡活动4129天,5-8月各月分别为14、18、18和14天,共64天,占总天数的52%;冷涡过程以持续3-6天为主,活动范围主要位于121°~131°E,48°~53°N区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温数据集1961-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72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强度与东北冬季气温序列经去除线性趋势处理后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去线性趋势后冬季风强度与冬季气温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两者变化的阶段性较为同步,冬季气温在2004年已转入低温阶段,这与冬季风同时转为偏强阶段关系密切;两者均存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气候系统模式CAS-ESM-C(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Earth System Model-Climate system component),选择Zhang-McFarlan方案(ZM)、修改后的Zhang-McFarlane方案(MZM)、以及Emanuel方案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首先评估多种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整体气候背景模拟
本文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区域谱模式RSM(Regional Spectral Model)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夏季气候进行了为期20年(1984-2003)、水平分辨率为30km的模拟,并对模拟的温度和降水气候态、年际变率及极端事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RSM模拟所得夏季温度和降水的气候态空间分布、时间变率,以及数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