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分解菌系WSD-5常温产酶高温糖化研究

来源 :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燃料乙醇,受到全世界的期待.本文利用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D-5,在生长适温混合发酵产复合酶系,在酶活高峰期将温度提高到酶解适温进行糖化,探讨了利用复合菌系直接分解糖化的新途径.试验扩大到3m3规模的中试实验.结果显示,该复合菌系在30℃较少的底物浓度下能够良好的分泌胞外酶系,第6d酶活达到高峰,主要酶活为木聚糖酶活及CMC酶活,分别达到15.18 IU/ml和3.43 IU/ml.在酶活高峰期,再添加底物的同时提温至55℃保温糖化结果显著提高了糖的积累,小麦秸总糖能力达到125 mg/g以上,其为恒温发酵时的12倍.底物浓度6%的转化率最高,达到150.73mg/g.在产糖的同时,伴随着产生少量的酸,可有机酸也是小分子可溶性小分子化合物,仍有利用意义.实验为木质纤维素的低成本分解糖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中将不同组合微生物接种到养猪场废水中,分析了在不同组合微生物影响下废水中所产生的恶臭气体物质浓度。以此,检验了不同组合微生物对恶臭气体物质产生的影响。对养猪场废水中所产生的初始恶臭气体物质进行分析的结果,硫化氢和氨气成分占91%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接种裂殖酵母菌,副干酪乳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不动杆菌等微生物组合时对恶臭气体产生的抑制效果最佳。当接种上述微生物群后氨气从初始最高排放浓度171
本实验从高温期堆肥中利用限制性培养方法,添加浓度为0.25g/100m1的四环素,经多代淘汰,最终筛选出一组在抗生素存在下能够稳定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ADC-6。该复合菌系的性质为:不同培养代在培养过程中的pH值呈上升后稳定趋势,同一代中pH值也呈上升趋势;对CMC、木聚糖、滤纸的酶活性的检测,测得酶活最佳pH值为6.98,酶活最佳温度为55度,并且在接菌前四天达到活性最大值;在14内秸秆
MC1是通过“外淘汰法”筛选到的一组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类的高温复合菌系.前期研究表明:MC1要关键菌是5种细菌,分别是没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Pseudoxanthomonas sp.strain M1-3,Brevibacillus sp.strain M1-5,Bordetella sp.strain M1-6、Clostridium sp.strain FG4,及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Clostr
长链烷烃降解产甲烷过程普遍存在于油藏、油污土等地下缺氧环境.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实验室培养获得了长链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未培养微生物,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参与烷烃降解产甲烷过程的关键微生物类群了解甚少.本研究从胜利油田培养获得了中温正十六烷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分别添加12C和13C标记的正十六烷烃,培养218天后,13C-标记烃降解富集物中的甲烷13C丰度达到了54.1%.超高速密度梯
本实验模拟原始环境,采用不同温度,并创新性的使用寡营养油井采出液等多种培养基对胜利油田两土壤样品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纯培养微生物数量差异最高可达6倍。共获481株菌株,其中165株为专性寡营养菌,133株为兼性寡营养菌,同时它们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本论文通过对石油环境中微生物菌株进行了大量分离培养与功能研究,基因组测序与分析表明这些石油微生物的基因组组成上含有与“贫营养”、“高渗透压”以及“石油烃降解”对应的特征基因组成:脂类、次级产物等代谢相关基因含量显著高于IMG所有细菌基因组的平均水平;细胞壁合成、翻译等基因含量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并具有多个不同类型高渗响应和适应机制。深入研究还发现石油降解微生物中存在着多个不同石油烃降解体系,各自负责
本项目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莠去津污染状况下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莠去津污染对土壤细菌的研究中,通过泳道/条带识别分析、泳道图谱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样品中细菌种群受莠去津影响较小,但莠去津的浓度相对越高,其与对照处理组间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就相对越低;通过计算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内莠去津对土
本文利用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发酵甘薯淀粉废水转化为微生物油脂,系统研究了淀粉废水预处理工艺、利用淀粉废水高产油脂真菌的选育及油脂发酵工艺的优化,并进行了开放体系淀粉废水产油脂工艺的初步探索。研究表明,通过新型复合诱变技术选育获得的真菌C108能在甘薯淀粉废水中良好生长并高效转化为油脂、降解COD,其转化的油脂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为淀粉废水资源化的工
本研究以干黄和青绿玉米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比较研究两种状态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潜力,以及微生物群形成特点.实验用两个CSTR厌氧反应器,进料前两种状态秸秆分别与猪粪按TS∶TS=8∶2比例配比,总含固率为6%,并进行4d的微好氧酸化;在第一阶段分别以青绿秸秆(R1)和干黄秸秆(R2)进行厌氧发酵,第二阶段R1和R2互换进料,每个阶段持续30d.检测各种产沼气发酵参数,以及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Rl和R
以提高玉米秸秆消化率为目的,将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DC2作为接种菌剂,采用连续式秸秆发酵饲料制备机对秸秆进行高温解发酵,通过检测秸秆中各组分尤其是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并以PCR-DGGE为手段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了高温发酵过程中,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分解规律及部分分解对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DC2,对秸秆进行高温分解发酵的过程中,木质纤维素中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