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白露日兰州区域性冰雹的美国EEC多普勒雷达图像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8日兰州地区出现的暴雨、冰雹天气,造成冲毁道路、砸损轿车、班机返航、灾区绝收,经济损失在1.6亿以上.本文分析表明,从高分辨率可见光云图上,发现了上冲云顶,冰雹开始前红外1、红外2、水汽图、红外4、可见光通道亮温一致降低;冰雹开始后红外1、红外2、水汽图亮温升高、红外4、可见光亮温仍在降低.兰州中川机场的EEC多普勒雷达探测表明,回波的PPI图像上前期存在呈现V型缺口特点,在RHI上存在旁瓣回波等典型的冰雹天气回波,VIL垂直液态含水量在前期出现密实中心,最大值为6.5kg/m2明显低于其他平原地区,而且在冰雹云移至距机场30km内时,因雷达探测的取样的垂直厚度较薄分析不到大值中心,ETOPS、降雹概率产品同样存在冰雹云移至30Kkm内时,大值中心难以发现的局限性.TVAD产品显示的切向风表明,机场西部山区的切变线是这次冰雹过程的触发系统.
其他文献
中高层大气放电事件是对发生在雷暴云上方的一类放电现象统称,包括sprite(又称为‘红闪’或者‘红色精灵’)、elves(Emission of Light and Very Low Frequency perturbations dueto Electromagnetic Pulse Sources)(被称为‘淘气精灵’)、blue jets(被称为‘蓝色喷流’)以及gigantic jet(被
会议
综合利用现有模型、资料和航天测控数据,分析电离层对月球探测活动的影响,研究了测控站电离层数据修正,并利用电离层修正数据开展嫦娥二号定轨实验,以评估电离层对探月卫星定轨预报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的影响对探月卫星双程测轨数据达到10 余米,使用电离层产品对数据进行修正可以明显改进轨道计算的精度,达到优化卫星轨道的目的。对比使用与不使用电离层产品修正数据进行定轨计算,得到的重建轨道差异在50m
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太阳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太阳风的监测和预报、行星际激波,然后介绍了HAF太阳风动态模式,以2000年4月4日16:32UT爆发的CME驱动的激波事件为例模拟了行星际激波的传播、以第1995卡林顿周为例预测了重现型磁暴发生、对2000年2月14日的典型CME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通过对2010~2011 年河北省范围内地面紫外辐射和太阳总辐射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紫外辐射和太阳总辐射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达0.99.同时研究分析紫外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一日中14 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在空间上,紫外辐射呈现了显著的南少北多纬向分布特征.通过分析紫外辐射与云量和空气污染物的关系,发现其对紫外辐射具有显著削减作用.
通过对古建筑雷击灾害的调查,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部位的分布规律,发现吻兽等突出部位、古树、塔亭、服务设施等是古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讨论了古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原因,得出地理位置、古建筑的自身结构、树木引雷、古建筑内部环境变化、年久失修进水潮湿等因素是古建筑易受雷击的原因。
为研究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太阳黑子数预报中的应用能力,本文基于1972年1月至1996年1月平滑月平均太阳黑子数资料,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核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创建了未来1、2个月的平滑月平均黑子数预报模型,选择1996年3月~2006年6月的数据进行预报试验,同时与相同资料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在预报非线性的平滑月平均黑子数中体现了较好
本文利用WRF-ARW 3.2.1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分析台湾岛地形对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路径、降水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登台湾岛前,迎风坡的地形低压作用使台风中心南落并出现逆时针打转现象;背风坡地形低压和台风西北侧台湾海峡出现弧状正涡度带使台风进入台湾海峡时出现“V”型异常路径;台湾岛地形作用使台风西北侧水汽辐合和正涡度减小,而东侧、南侧水汽辐合和正涡度增加,台风出现西北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2011年6月12日发生在龙岩南部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分布与降水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中心主要位于非转湿Q矢量散度梯度的大值区.对未来12~36小时的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明显优于散度场.非地转湿Q矢量基本可以反映出本次降水过程,其散度辐合区与降水落区基本吻合,并且对雨带的移动和强度有着较好的追踪和指示作用.可见非地转湿Q矢量是预报降水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卫星探测资料,对2013年5月16日厦门突发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发生在静止锋前的低空西南急流中,高空200百帕有辐散,同时具备层结不稳定即400百帕以上有冷平流,沿福建北部沿海有干侵入,而700百帕以下为暖湿区.本站探空湿层厚,925~500百帕有中等偏弱的垂直风切变,本站物理量指数反映层结具有一定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