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F燃料PAH生成机理中脂肪烃和芳香烃间交叉反应简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基于TRF燃料PAH生成机理中脂肪烃和芳香烃间交叉反应的简化.该文采用有无交叉反应的机理模拟PRF/甲苯、TRF混合燃料的着火延迟期,得到T<1100K条件下,含有交叉反应的机理模拟得到的甲苯/正庚烷的着火延迟期较相同不含交叉反应机理得到的着火延迟期低,而异辛烷/甲苯的着火延迟期模拟得到相反的结论.通过对有无交叉反应条件下PAHs摩尔分数以及PAHs产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交叉反应的引入并未造成PAH生长路径的改变,且其对PAHs的影响在低温下较高温下明显,有无交叉反应下模拟得到的PAHs摩尔分数差距在一个数量级以内,由此得出交叉反应对PAH的影响可以忽略.该结论对于机理简化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以在保证着火延迟期的情况下采用简化的交叉反应,便于CFD模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耦合计算。
其他文献
开展了射流控制压缩着火(JCCI: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发动机的点火正时和喷射正时对热效率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迟点火正时可以扩展低NOx和烟度排放的负荷范围.在低负荷工况,HC和CO排放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高负荷工况,HC和CO排放先减小后增大.点火正时对JCCI发动机热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固定负荷点,均存在一个最佳
在原机的基础上适当减小了进气道与气门座夹角,使用Fire软件对原机和改进后的进气道进行了稳态流动数值模拟.采用Ricardo评价方法对两种进气道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改进后的进气道在各气门升程下滚流比都有所提高,而流量系数有所降低.并用Fire软件对使用两种滚流比气道的发动机进行了缸内喷雾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高滚流比可以改善混合气形成,使点火时刻混合气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还降低了燃油撞壁量,因此
近年来,天然气发动机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型公路客车和重型卡车,天然气发动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越来越多的天然气发动机配有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蜗壳在周期性冷热交变热载荷下工作,容易产生热应力,导致蜗壳产生疲劳断裂.通过实验研究气体与金属换热及对流,得到气体与固体热交换模型,此模型可提供热机疲劳分析的热边界.针对蜗壳进行了热机疲劳有限元数值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与柴油机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蜗壳耐久性进行对比,提
车用柴油机随使用寿命的增长,摩擦扭矩会随机械磨损和老化等问题发生变化.发动机ECU中的摩擦扭矩map逐渐失准,导致起动控制、怠速控制等控制品质下降,增加反馈控制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加速度观测的摩擦扭矩在线学习算法,建立基础摩擦扭矩模型替代原有的map,采用具备噪声抑制能力的加速度观测方法,基于线工况数据辨识实现全工况摩擦扭矩优化校准.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该学习算法结构简单,辨
针对双对置发动机采用双喷油器侧向喷油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喷油策略对缸内喷雾和燃烧的模拟计算研究.该论文首先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验证了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个喷油器的循环油量分配比例、喷油始点、喷孔直径、喷油持续期等组合方案对燃烧放热规律以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以性能指标和降低压升率为目标得到了优化的组合方案.
大功率二冲程柴油机热效率高,主机排气温度约为230℃,所含能量较低,若不采取其他措施,直接将其通入余热锅炉,不能有效回收废气中热量.以6S50ME型柴油机为例,在详细分析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基础上,建立容积法模型.为了提高船舶余热利用系统的热效率,在保证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前提下,对标准主机仿真模型加以改进,添加废气旁通模块,通过调整喷油定时、排气定时、废气旁通量建立余热主机模型,并对余热主机模型
对一台电控稀燃增压CNG发动机进行台架试验,以揭示火花塞间隙对CNG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针对怠速、1000转、1300转、1600转、1800转的工况进行调整火花塞间隙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中低转速负荷下随着火花塞间隙的变大,点火电流和点火脉宽基本不变,而点火电压随着火花塞间隙的变大出现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缸压随之出现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的趋势.在中高转速负荷下随着火花塞间隙的变大,火电流和点火脉宽
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预混气体方式,开展了引燃油量对不同负荷下柴油/甲醇二元燃料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平均有效压力下,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小,二元燃料发动机滞燃期延长,平均指示压力变大,循环变动增加,排温下降,NOX、NO和碳烟排放减小,而NO2、HC、CO和甲醛排放却增加.在高负荷时,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少,燃烧持续期缩短,
本文通过在一台单缸光学发动机上开展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废气稀释条件对SI-CAI混合燃烧中火焰传播及自燃特征的影响,并对其循环变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GR率对混合燃烧中的着火延迟的影响更大,而对火焰传播的作用相对较弱.着火延迟和火焰锋面的发展程度与自燃时刻间有较好的相关度,着火延迟和火焰发展的循环变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自燃时刻的循环变动,燃烧的循环变动表现出一定的惯性,燃烧相
为了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对NOx的去除过程,建立了反应模型,对反应器出口NH3、NO和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能较准确地预测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条件下SCR对NOx的去除效果,对比了不同空速和反应器体积对出口NH3和NOx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H3从催化剂表面的脱附过程有明显的滞后现象,适当地增加反应器体积有利于NOx的去除.此外还发现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