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与共享空间

来源 :第6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社会学的关键词"互动",来分析社会中的"人"的概念和空间问题.文中首先,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其次,将生活世界的概念引入城市学,对接城市学者的空间概念。其三,重新考量生活世界和人的关系,需要解读“生活世界”的人文学。然而,当下中国城市空间面临着碎片化、封闭化、原子化、私有化、景观化的问题,这些都是反人性成长的。对今天的城市空间不满意,就必须要回到生活世界,回到人文学、人性论,回到社会性的努力上。想要回到的是在共享空间里重建人文交往,是接触、欣赏、尊重、参与、创造的过程,一个真正有温度的生活世界,而温度是由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带来的。当前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变: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从经营城市到社区营造,从城市速度到城市温度。创智农园案例中,正是希望通过景观共治来实现社区内表达空间和生活世界的创建。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城市发展新的趋势,更加具有活力的城市环境日益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主导目标.城市空间活力反映在城市空间这一物质载体中,根据《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分为居住、交通、工作及游憩四大功能分区,城市活动按照功能分区进行界定.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他把家庭居住的空间称为第一空间,把花费大量时间工作的职场空间称为第二空间,而其他购物休闲空间成为第三空间,如城市的酒吧、咖啡馆
建成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量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量化以后对景区进行评分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旅游排名,利用排名督促管理旅游资金支持和配套政策,从而迫使旅游标的从被动的进行可持续发展改革转为主动进行可持续发展改革,深度促进推动整个旅游行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浪潮。
本文重点研究交通需求管理(Travel Demand Management,TDM)政策中重要的一条,弹性工作制。弹性工作制指在规定的一天工作时长下,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上下班时间。但是这样的制度实行到底会不会达到交通规划者预期的效果,让员工选择避开早晚高峰出行呢,到底什么样的人群更容易被弹性工作制影响呢。这些问题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需要真正变革性的规划手段,这种手段一定是具有前瞻性的、一定是多维表达的、一定是易于理解的。而虚拟现实技术可感知性、沉浸感和交互性的特性,恰恰提供了这种变革的可能性。当VR的优势与规划行业的需求结合时,其结合点主要在规划设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三方面。
对于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编制人员又有哪些问题和困惑呢,对于规划编制单位而言,最关注的问题包括规划编制单位的定位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学科发展影响下的改革适应问题以及城乡规划市场规范化问题。对于规划编制人员而言,较多的困惑在于如何发挥自身价值,提高专业影响力、学术创新能力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面对问题,要认真研究如何应对,如何促进行业发展,第一,以开放的态度,树立为国家服务的信念。第二,以超前的意识,加强
微调查技术平台(Planbook)是由同济大学课题组自主研发,基于手机移动端软件(微信、qq等)针对用户主、客观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的城乡规划问卷调查技术平台.项目出发点是为了优化和改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的参与度不高和调查成果可信度低的问题,利用微信、qq等当前广泛应用的手机移动端应用为载体,实现基于热点收集(定时、定点)有目的性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微调查技术平台已被成功应用到城乡规划领域的各
地权契约乃文明社会之基石,社会人格由此塑造,公私关系由此界定。中国古代的地权契约制度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是不容被抹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中国城乡推进的土地制度改革,关系社会增值如何在城乡内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关系公私利益与治理关系如何调整、社会重建如何规划。这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可供借鉴。文明之转型实为公私关系之转型,需要建设正当的公、正当的私、正当的
报告中提出了城乡发展中的空间品质的研究问题.一是中观空间视角,分析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二是社区研究视角,分析居住人群对社区品质的评判;三是理论探讨视角,分析社会空间与社会资本与空间品质的关系,而这也是规划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伦敦空间发展战略》提出要"在全球城市中脱颖而出",要争取达到"最高的环境标准和生活质量",其6个具体目标中,也有3个和城市空间品质相关.对城市空间品质的研究需要更多视角,
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提出"规划区层次区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而根据《江苏省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县级市和县城的规划区宜尽可能覆盖县(市)的行政区域"的提法,即要求将县级城市的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类空间.《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和要求》(暂行)(以下简称"《要求》")也提出
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后不久,辽宁自上而下推动乡村环境改善,打造一批宜居示范村庄.通过县域宜居建设总体规划、乡镇宜居建设总体规划、村宜居总体规划,建立一种实施导向下的乡村建设规划总框架。从战略与策划开始研究,而不是就修那条路而研究怎么修,这为建设的时序性提供了逻辑。但实践中,发现不仅如此,还激发了村民的参与性。规划公示的时候,村民非常理解修这条路不修那条路的原因,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