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MOCVD法生长InN薄膜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加压MOCVD法在1600Torr压力下生长InN薄膜,研究了生长温度对薄膜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生长温度对薄膜的表面形貌产生很大影响。当生长温度低于或等于575°C时,可以观察到岛状的表面形貌。当生长温度高于575°c时,通过不同岛之间的合并形成连续薄膜。生长温度在600-650°C,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台阶流表面形貌。然而,随着生长温度进一步增加,在X射线衍射图中,可以观察到来自金属In的衍射峰。实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生长压力下,当生长温度为575°C左右时,薄膜表现出较好的晶体质量且没有金属In析出。
其他文献
利用标准光刻和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制作了直接连接一个输出波导的微柱激光器,并且用BCB进行了包裹。对于直径为15μm,输出波导宽度为2μm的微柱形激光器成功实现了室温的连续注入激射。并且观察到了很好的单模输出特性,当注入电流分别为50和70mA时,波长从1563.5nm变到1573.4nm,边模抑制比分别为27dB和35dB。
InP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以其优良的特性成为微波/毫米波高频段低噪声有源器件的主要选择之一,本文根据异质结构参数设计优化方法对InP基HEMT器件进行模拟并优化,并结合国内现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生长和器件工艺水平,得到了一组优化的InP基HEMT异质结构设计参数。模拟结果显示,器件的跨导大于800mS/mm,最大饱和电流350mA/mm,沟道电流截止电压-0.6V,电流增益截止频率19
在碳化硅衬底上通过碳硅共掺杂的方式利用升华法制备出p型氮化铝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样品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晶体的生长方向为c轴方向,晶体质量较好。霍尔测试的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氮化铝晶体导电类型为p型。经过XPS测试分析,尤其是对Si2p和C ls的分析,发现样品中C替代N的位置起受主作用,而Si替代Al的位置起施主作
在室温下采用偏振反射差分光谱测量了InAs/GaSb超晶格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在GaAs界面厚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厚度InSb界面对超晶格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的影响。并利用高分辨XRD测量了不同的InSb界面厚度对超晶格晶格失配的影响。分别在InAs和GaSb的ΓΛ(E0,E0+△0)和Λ(E1,E1+△1)临界点观察到了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信号。InSb界面的厚度的增加减小了超晶格的应变,临
本文报道了一种平面结构InGaAs/InP分离吸收、过渡、电荷、倍增(SAGCM)雪崩光电探测器(APD)。器件设计倍增层厚度低于300nm,通过刻蚀圆坑与单浮动扩散保护环相结合的方法抑制边缘击穿,器件制备过程只需要一步外延生长和一步扩散,降低了器件的制备难度。对于30微米直径的器件,其暗电流在穿通电压处可低至0.032nA,在90%击穿电压下暗电流仅0.16nA。未生长抗反膜的器件在1.55微米
本文基于0.15μm栅长的lnP HEMT器件工艺研制出了一款工作在W波段的低噪声放大器。因为Cascode结构具有输出阻抗大、反向隔离度好、Miller效应小、增益大的优点,本设计采用Cascodc拓扑结构。共面波导和Cascode结构单元布局兼容,并且不需要减薄和背金,本设计选取CPW布线形式。通过Agilent ADS仿真器中的优化功能模块对无源器件部分尺寸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的低噪声放大器
选用H2SO4和H202组合溶液对InAs表面氧化层进行湿法化学腐蚀处理后,通过光学偏振显微镜观察,发现在极薄氧化层条件下,InAs表面氧化层的粗糙度基本反映了氧化层覆盖的InAs晶片表面的粗糙度。用白光干涉仪测得的未腐蚀处理的InAs单晶抛光片表面租糙度为0.325 nm,处理后其表面粗糙度未发生明显变化。
ZnO的宽直接带隙和强激子结合能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紫外激光材料。目前,光泵激光已经在ZnO单晶、外延多晶薄膜、粉体、纳米线以及纳米棒等微纳结构中被实现。按照腔体结构,可将光泵激光分为随机激光、法布里-珀罗(F-P)腔激光和回音壁模(WGM)激光。在三种激光中,回音壁模激光是利用光路在ZnO六边形微米棒中内不断全反射形成的,光学全反射能有效的将光线束缚在腔体内,光学损耗极其微弱,因此回音壁模激光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制作完底电极的LaAlO3(100)衬底上制备了一层BaO-Nd203-Sm203-Ti02系(简称BNST)薄膜,再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明:经过退火处理的BNST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效果。采用薄膜电容结构来实现电容的测量,主要研究了BNST薄膜电容的频率特性。LCR和矢量网络分析测试表明:在测试频率为1MHz时,介电系数为58.3.介电损耗tan6小于2
通过调整生长参数,实现砷化镓纳米线轴向和径向生长速率可控。在此基础上,使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芯壳p-n结构砷化镓纳米线。同时,通过探索GaAs一维纳米结构的光刻、壳层刻蚀、欧姆电极制备工艺,获得一维纳米芯壳光伏器件,针对该器件的I-V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在模拟太阳光照射情况下(AM l.5G,1个太阳)t开路电压Voc-0.539、短路电流lsc=10.374mA/cm2、有效填充因子F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