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油气主运移通道及成藏规律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从油气勘探领域的角度,将济阳坳陷的油气勘探领域划分为上第三系河流型、下第三系湖泊型和前第三系潜山型等三种类型的勘探层.断层是油气垂向远距离运移,和控制上第三系河流型勘探层中下生上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骨架砂体、断层-骨架砂体是油气发生阶梯状运移,并控制下第三系湖泊型勘探层中自生自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而不整合面和断层-不整合面是油气发生横向远距离运移和控制前第三系潜山型勘探层中新生古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并指出了济阳坳陷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其他文献
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的沉积环境长期存在激烈争论,深水成因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对。问题的症结在于观音桥段。上奥陶统上部的五峰组,广泛发育于扬子区和江南区,厚度不大而横向相当稳定。其主要岩性为黑色笔石页岩和放射虫硅质岩。五峰组中还有硅质海绵,以十字骨针和三轴六射骨针为主,属于六射海绵纲。此外,下部还发育无铰纲腕足类动物群,个体较小,一般2~3mm,化石丰富而分异度极低。根据五峰组的主要岩类特征和古生物
白云岩的形成机理是碳酸盐岩领域最复杂和最有争议的科学问题之一,自1791年提出“交代成因论”的观点到至今的200多年时间里,围绕白云岩化形成环境、物质来源、作用阶段和成因模式等问题一直是地质工作者讨论的前沿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勘探实践的拓展,与热液作用有关的埋藏白云岩化成因模式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成为白云岩储层成因的主导模式。同时,白云岩化流体来源、交代通道与流体一岩石相
“十五”期间,以徐家围子断陷为重点,以火山岩岩性气藏勘探为主,在徐家围子断陷中部升平-丰乐的火山岩隆起带探明了千亿方规模的大型火山岩气藏,实现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历史性突破,展示了深层火山岩气藏的巨大勘探潜力,天然气勘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快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落实两千亿方探明储量规模。安达地区为有利储量接替区带之一,包括汪家屯北部及安达次洼,目的层段为白垩系营城组。截止目
作者通过大量铸体薄片镜下观察,认为准噶尔盆地夏子街-玛湖西斜坡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方沸石、方解石及菱铁矿等溶蚀后形成的孔隙,其中以方沸石溶孔为主。方沸石溶孔主要发育于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的中段、上段和百口泉组,最高面孔率可达6.0%。方沸石的溶蚀作用发生于晚成岩阶段,纵向上随着埋深加大,其溶蚀作用有所增强。笔者分析认为,区域上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方沸石含量及方沸石溶蚀形成的孔隙呈现为发育带一较发育带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满盆气分布特征,其中陕北斜坡是近年来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子洲气田位于陕北斜坡东部。区内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段是其主要的含气层系。其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差、成岩强度大、黏土矿物多和产状变化大等特征,且不同程度地发育裂缝。储层所具有的这些地质特征,与国内其它气田相比,显示出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层预测的难度,直接影响到勘探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对野外露
新疆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位于博格达山和伊林黑比尔尕山之间,是在海西早期褶皱岩系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山间盆地.经历了裂谷与前陆盆地、拗陷型盆地和山间盆地等几个不同类型原型盆地的叠合.海西运动五幕和喜山运动晚幕是两次有重要意义的构造运动.沉积盖层可分为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个构造层,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变形体系.现在发现的局部构造多为两套构造层中局部构造的叠合体,叠合方式有背斜与背斜、背斜与断块等六种.下一步勘探
吐哈盆地是一个陆相的前陆盆地,构造较复杂,沉积多旋回,在侏罗系发育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系统.主要由断层、储集层和层序界面组成了台北凹陷侏罗系的油气输导体系,大多数犁式逆冲断层可以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一些大型走滑断层不但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且对侏罗系储集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层序,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SQ1、SQ2、SQ3、SQ4和
近年来,塔里木古生代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油气运聚的特征方面进展突出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区;断裂、不整合及孔-缝-洞网络系统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途径;油气垂向运移的证据;流体势是控制油气运移的重要因素;长距离油气运移是重要特征;多期生烃、多期成藏等是塔里木古生代碳酸盐岩油气运聚的基本特征.
利用890余口钻井资料,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3次沉降、2次抬升.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泰康组到第四系沉积时期,构成三次沉降,其中以嫩江组沉积后期(嫩三~五段沉积时期)和明水组沉积时期速率最大,分别达160m/Ma和180m/Ma.而两次区域抬升分别发生于嫩江组沉积后和
本文主要介绍了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并且以南鄱阳坳陷为例,探讨了南方叠合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