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源肠道益生菌菌种的鉴定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貂肠道疾病造成水貂生产性能指标较低,死亡率相对较高,皮张质量普遍偏低,毛绒品质差,是当今水貂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是微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条件,一旦正常菌群数量平衡遭到破坏,水貂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外观看毛皮质量会严重下降,出现被毛凌乱、甚至掉毛的现象[1]。使用益生菌的目的就是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从而使被破坏的菌群数量恢复平衡,使体内益生菌数量占据主导地位,减少有害菌的定植[1-2]。针对水貂养殖上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水貂产皮饲养时间长,使相关研究进展缓慢的特点,需要研制出水貂专用的微生态制剂,从而改善水貂的免疫力,提高繁殖性能、优化水貂生产性能,最大程度地给养殖业带来水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选择四株水貂源性益生菌(Lb1、Lp2、Pp3、Ef4)对一株耐药性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5)体内体外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本试验的益生菌菌株,均由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细菌检测室于2011年至2013年保存。选择了其中四种共32株疑似益生菌,通过菌株3代活化,将菌株中已失去活性的剔除;镜检后将菌株不纯的纯化后,上机最终鉴定。选择了其中四种共32株疑似益生菌,将四株益生菌进行MRS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培养纯化,经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结果表明:Lb1为短乳杆菌、Lp2为植物乳杆菌、Pp3为戊糖片球菌、Ef4为屎肠球菌。用电子比浊仪测量60小时内四种益生菌的麦氏浊度,测得菌株Lb1在6 h开始进入对数期,约在16 h进入稳定期;菌株Lp2在12 h开始进入对数期,约在18 h进入稳定期;菌株Pp3在12 h开始进入对数期,约在26 h进入稳定期;菌株Ef4在10h开始进入对数期,约在16h进入稳定期。四株益生菌麦氏浊度结果对比可以表明:不同益生菌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不相同,并且繁殖速度也有明显差异,其中菌株Lp2的生长繁殖数量最高,即在稳定期约有8.4×109CFU/mL。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比较分析了Microsoft Office 2000的Office Web Component(OWC)、ActiveX控件MsChart及IeChart在网络动态图表显示中的利弊,介绍了OWC组件技术在太浦闸远程监控系统
本文结合水电机电安装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着重阐述在新型项目管理模式下,对水电工程中机电安装工程的网络进度管理的规划、编制及分析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协调控制设计图纸
[目的/意义]近年来的智库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学者行业结构,产生了学者功能的重大分化,对固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现状也产生了影响。这促使智库与学术关系变成了一个亟须厘清
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淡墨勾染出的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伸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
采用天然植物黄芩色素添加在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中,以取代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制备了PBS/黄芩色素复合材料。研究了黄芩色素对复合材料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
电泳法是制备大面积碳纳米管薄膜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法。文章成功地仅用水和分散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及单壁碳纳米管电泳沉积出碳纳米管薄膜,并对其进行场发射测试,实
本文介绍了某纸厂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理念,详细阐述了系统中,各网络控制层的选型原则和作用.提供了一种解决自动化控制网络与过程和管理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