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拉斯·布尔巴》看愚人爱国主义

来源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拉斯·布尔巴》表现出明显的爱国主义情绪,但身为乌克兰哥萨克的人物对俄罗斯的爱国情感的合理性是可疑的.本文认为这种爱国主义源于对群体认同的需求,其实质是通过拥有共同的统治者建立起群体认同和国家认同.这种需求由于与哥萨克的自由精神相悖而被我称为"莽愚爱国主义".而作为知识精英的果戈理则在建立群体认同的同时强调已群与他群之间的对立,以人的群体和国家属性掩盖了人性的共性,构成"智愚爱国主义".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70周年,但对于纳粹大屠杀的研究和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战后对于大屠杀的见证分为三个部分: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德国人对罪恶的见证和历史的再现
会议
  《鲁拜集》的翻译是西方翻译史上的重大事件,可是这一域外诗集是如何影响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呢?本文通过《鲁拜集》对T.S.艾略特的影响作为一个角度折射出这部诗集对西方文化
  《接骨师的女儿》承续了《喜福会》的写作风格,丰富的民俗文化再次成为吸引读者的利器。然而,小说中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不仅损害了作者揭开中国文化神秘面
  《比萨诗章》是美国诗人庞德史诗般的巨著《诗章》中最好的一部分。在该作品的创作中,诗人流露出鲜明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倾向与他所理解的儒家思想有关
  通常认为,在叙事作品中,仅存在情节发展这一种叙事运动。而实际上,在不少作品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种"隐性进程"。由于对于隐性进程至关重要的文字,对于情节发展往往无关紧
  本文的目的是向学界介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院士主编的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文章以俄罗斯汉学历史和现状的史料为关注对象,在此背景上分析《中国精神文化大
会议
  葛浩文的翻译与原文信息有所偏离的现象看似不少,但仔细考察其译文,我们发现,有些偏离,也就是有的文章批评的改译或所谓的"误译",实为译者出于接受的考虑对原文本做出的创造性
通过对法国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到意大利作家阿里奥斯托创作的史诗作品《疯狂的奥兰多》的人物以及主题变迁分析,以及对卡尔维诺的《疯狂的奥兰多》在20世纪文化背
会议
  本文论证中国人文学术研究范式与全球化语境的关系。随着跨国资本流动的加速,作为文化全球化一部分的西方学术范式也在日益影响着非西方区域。本文历时性地分析了中国文学
会议
海明威前期时多写以灰暗色彩绝望心理为特征的迷惘一代来思考个人和国家的出路.《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硬汉形象的代表,坚定的一代,国家想象的象征.圣地亚哥以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