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低碳城市建设比较研究--以埃森和厦门为例

来源 :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推进低碳城市的全面建设,是履行国际承诺、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本文在回顾德国和中国低碳城市建设背景基础上,以德国埃森和中国厦门的低碳城市建设治理实验为例,从治理框架、目标设定、任务设置、支持政策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德国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及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出了适用于本地的低碳城市建设策略。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实践过程中,德国埃森低碳建设表现出典型的地方政府现代多元化治理过渡特征,更加关注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和参与,强调从治理、创新、监督和协作等方面多管齐下针对关键问题和行动领域开展各项行动。中国则以试点城市为重要抓手,完善和成熟的政府统制框架,基于自上而下的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创新相结合的多元方式,形成综合的组织结构和技术解决方案,广泛动员能力和即时信息手段的使用提高了社区气候治理效率,但在提供特定服务及资源、构建利益相关者网络、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的支撑能力仍有待加强。
其他文献
利用 2013-2018 年 CO2/CH4 在线观测数据(Picarro-G2301),分析了山西省温室气体高排放城市临汾市的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临汾市春夏秋冬四季 CO2 和 CH4 具有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R 分别等于 0.71、0.47、0.84 和 0.95,说明临汾站人为排放量是碳循环的主导因素.2013 到 2018 年 CO2 浓度年均值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升了 2.2
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并确立“力争 2030 年前 CO2排放达峰,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是,城镇化建设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而且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虹吸作用仍然显著,仍然在急速建设扩张。现状建设模式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高碳排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是存在尖锐矛盾的。本文以北方寒冷地区城镇化建设典型城市济南为例,结合济南地区城镇化进程、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分析以
本文以 2019 年曹妃甸区企业调查数据为基准,对曹妃甸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分析,并根据区内实际特征进行减排路径研究。核算结果表明:2019 年曹妃甸区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 4242 万吨,其中 77%的贡献来自钢铁企业;预计 2030 年,区内工业温室气体将突破 8000 万吨。但区内钢铁企业现有能耗水平已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存减排空间有限。为早日实现碳中和,建议曹妃甸区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存量型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中和”的本质实际上与我国目前倡导的生态文明、两山理论、绿色城市等发展理念是高度吻合的,都是强调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寻求统筹和权衡,即所谓保护性发展策略。九江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城市,是江西省重要生态调控要地和生态屏障。在“碳中和”背景下,势必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发展诉求产生新的驱动压力,但也会迎来历史性的新使命和发展机遇。本
在污染源监测逐步规范、自行监测地位逐步提升的前提下,结合对济南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及日常监管的现状调查,梳理了济南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济南市管理部门对监测过程及监测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环节薄弱;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信息公开不规范,开展过程存在问题突出;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因此建议从完善监督检查方式、增强企业的自觉能动性、规范社会监测行为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关
本文以 IGF 规则生效为背景,在对相关国际规则以及我国政策法规的系统分析和行业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 LNG 燃料动力船舶的设计与建造、关键设备、配套设施和船员培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履约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规则生效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基于我国在 LNG 燃料动力船舶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规则的相关要求,从国家政策、主管机关监管以及行业发展角度给出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我国 LNG 燃料动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排放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建筑,全球 70%的二氧化碳排放发生在城市中。因此,城市的低碳化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战场。探索二氧化碳来源、分析低碳化解决方案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全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自 2015 年《巴黎协议》通过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得到重视,100 多个国家及地区以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并针对实现碳中和发展技术需求纷纷出台科技发展规划[1]。本文的目的 是通过对社区,交通,工业,能源四个领域的近碳中和发展现状,及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评估其发展潜力及对相关技术突破方向提出建议。本研究并以雄安新区为例,通过引入夜光数据,对城市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旨在构建绿色低碳政策框架的基础上
在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的发展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202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CNKI 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样本,以“低碳”、“碳中和”、“碳达峰”、“零碳”或“节能减排”与“城市”的主题组合作为检索词,得到 2327篇有效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与 Citespace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低碳城市研究前沿热点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人类社会发展中,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研究发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我国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较为艰巨。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都需面对、解决的问题。调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中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引发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将污染环境。在此情况下,世界各国需着手建立低碳城市。在此环节,需科学制定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指标体系。本文分析了低碳城市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