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毒人群情况分析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提出:一是父母对孩子过渡溺爱;二是禁毒教育不到位;三是贩毒分子诱惑;四是自身猎奇、逆反心理引毒上身。原因:一、对毒品危害性认识不到位;二、对青少年的管控不到位;三、全民禁毒的工作不到位。对策:一、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禁毒工作的认识;二、把禁毒工作作为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三、实现打击毒品犯罪与预防吸毒,组织全员收戒的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毒品对戒毒人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和骨骼造成了严重的破坏,60%以上的戒毒人员存在稽延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惊厥、出虚汗、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心慌胸闷、腰腿疼痛、牙痛、口腔溃疡、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便秘等。通过系统的运动康复治疗,有稽延性症状的戒毒人员由原来的60%降至12%,有65%的戒毒人员的实现生理机能的初步恢复,有80%以上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综合评
目的:通过对成年戒毒人员家庭干预治疗的核心内容及侧重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在临床戒毒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临床应用认知行为家庭治疗的理论为基础,通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的科学数据,得出导致患者吸毒的家庭因素占比.结果:戒毒人员家庭中"父亲"教育占数据比例最高的因子名称及比例分别是:"惩罚、严厉"占数据比例的71.4%,"拒绝、否认"占数据比例的64.2%,其次是"过分干涉"占数据比例的
目的:分析冰毒依赖者在住院治疗中出现的焦虑烦躁、冲动毁物并拒绝治疗等"躁动期"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方法:对我院自愿戒毒科2015年收治的237例吸食冰毒患者,住院前最后一次吸食毒品的时间到躁动期出现的天数,住院后进人躁动期和进入躁动期后到恢复正常状态(躁动持续天数)进行了统计.结果:237例患者有10例未出现躁动.余227例患者统计如下;住院前最后一次吸食毒品时间到躁动期的天数为3天到19天,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戒毒方法对冰毒的戒治效果。方法:采用跟踪访谈定性评价的办法对18名单纯吸食冰毒的戒毒人员,经过5-8个月中医按摩疗效的观察。结论:疗效明显,为合成毒品的戒治提供了好办法。
戒毒康复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但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戒毒工作开展的重心往往在生理脱毒和心理脱毒当中,忽视了对完成上述两项戒毒后工作的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管理、研究与监管。湖北省戒毒局在戒毒工作中提出的"351"戒毒模式是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成功探索和有益创新,其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后续照管期"这个"1"的区间概念,使得整个戒毒康复的链条更为完整,而相应的,为"后续照管期"这个区间提供相关的理
本案例通过对自愿戒毒康复人员的行为矫治和认知转变,帮助自愿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走向正常的生活。在整个矫治过程中,除主要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外,还辅助家庭关系修复的手段,帮助康复人员修复家庭关系。
禁毒社工在社康社戒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突显出来,这是禁毒戒毒过程中的新生事物,是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更好发挥社工作用,形成规范化的戒毒康复管理模式,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是我们急待提高的工作。本文作者是一名在戒毒工作岗位上奋进多年的禁毒社工,如何做好禁毒戒毒工作有着很深的体会。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浅谈戒毒社工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如何更好履行职责、扮好角色、发挥担当作用的体会。
本文通过剖析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新型毒品引发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常见异常心理症状,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提出针对性的医疗管控思路、干预措施和注意事项。
目前,中国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越来越年轻化。青少年吸毒人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所查获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六成左右。如何预防青少年吸毒,如何引导教育青少年吸毒人员正确认识毒品,使其能够回归社会后远离毒品、戒除毒瘾,将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在监管场所对青少年吸毒人员再社会化的教育问题。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以来,我国戒毒工作开始从以强制机构主导的"司法惩戒"模式转向以社区为主导、以社工专业服务为手法的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广东联众自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工服务以来,秉承"联合社会公众力量,服务禁吸戒毒减害"的宗旨,致力于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工作手法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本文将采用个案研究法,以联众禁毒社会工作的成功实践个案为例,探讨禁毒社会工作手法的运用和在实现社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