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骨科与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与康复辅具领域的临床转化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数字化革命,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3D打印在医学上的初步试用是从骨骼开始的,主要是通过磷酸钙陶瓷粉等生物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造出用于人工植入的假骨.与传统医疗技术相比,3D打印的骨骼具有2大优势:①可以设计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形状;②打印的骨骼中有可供患者本身骨细胞生长的孔隙,从而与患者本身骨骼融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2013年,Faulkner-Jones等人验证了基于细胞的打印机可以在可编程模式打印高活细胞,并且打印后的胚胎干细胞仍保持着分化的潜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前路枢椎骨折块复位,C2/3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或后路C2-3/4椎弓根、侧块螺钉钉棒复位固定、椎弓植骨融合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3月我们共收治手术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1.3岁.4例患者予行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复位骨折块,取自体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固定;11例患者予后路C2置椎弓根螺钉、C3或
目的:经皮椎间盘微创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9—2014年诊断为交感型颈椎病患者56例,其中男15例,女4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2岁,病程6个月~15年,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病变椎间隙的高度选择不同的微创方法,其中病变椎间隙/正常椎间隙高度比值小于或等于1/3,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A组,n=19);比值在1/3-2/3采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B组,n=12)
目的:探讨前臂双极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和疗效观察。方法:前臂双极骨折脱位是指肘关节的骨折脱位合并桡骨远端的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肘-前臂-腕的同时损伤。我院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前臂双极骨折脱位10例,均为新鲜损伤。男8例,女21例;年龄21~46岁,平均35岁;左侧4例,右侧6例,且有1例为开放性损伤。致伤原因:跌伤2例,交通伤8例。
目的:新型3维导航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初探.方法:2015年8月-2016年6月,13例骨盆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19-61岁,平均35.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骨折按AO分型:A2.3型2例,B1.2型2例,C1.2型3例,C1.3型3例,C2.3型2例,C3.1型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5-31d,平均12d.入院后行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
目的:探讨改良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 Kümmells 病的疗效.方法:Kümmells 病可因椎体逐渐塌陷与进行性后凸畸形引起患者长期背痛,甚至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乃至瘫痪.2012 年 1 月~2016年1月对 14 例骨质疏松性 Kümmells 病患者行改良PVCR技术治疗.男 3 例,女 11 例;年龄 62~77岁,平均 68.9 岁;背部疼痛病史 1 个月~2 年,平均 2.7 个月.通
目的:探讨ENDOBUTTON双钢板技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由于肩锁关节是一个非刚性的微动关节,所以期待能有一种手术方法既能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又能保证肩锁关节的微动,满足正常人体的活动需要.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
目的:锁关节脱位多为外力直接撞击肩部引起.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多为青壮年.Tossy根据锁骨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分为六型,Ⅲ型以上多需手术治疗,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本研究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Tossy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98例(均为新鲜脱位),其中男69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平均36.4
目的 探讨应用桡动脉腕掌侧分支蒂骨膜瓣、骨瓣治疗青少年腕舟骨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到桡动脉在桡骨茎突尖部以近0.50~1.0cm范围内,向桡侧恒定发出1支,干长0.72~0.84cm,起点外径0.26~0.30mm,有两条伴行静脉,分支滋养桡骨茎突掌侧骨膜.桡动脉在腕部距桡骨茎突尖部1.50~1.90mm处向尺侧发出腕掌支,该支经桡侧屈
目的:探讨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分析2009年01月31日~2011年01月31日在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6例,女109例,手术时年龄33~70岁(平均50.42岁).随访时间5~7年(平均65.32个月).在术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浅行减压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入院的胸腰段骨折伴有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传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和常规减压,治疗组在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术的基础上,结合椎板浅行减压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以及Frankle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