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锁关节脱位多为外力直接撞击肩部引起.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多为青壮年.Tossy根据锁骨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分为六型,Ⅲ型以上多需手术治疗,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本研究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Tossy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98例(均为新鲜脱位),其中男69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平均36.4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并对其术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科2012年3月-2014年6月因颈椎病在我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共计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32-77岁,平均55.7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5例,混合型颈椎病13例.单节段18例,双节段25例,三节段30例,四节段3例.随访12个月-3
目的:骨质疏松患者因椎体骨质量降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不足,易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经皮质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有效提高固定强度,故回顾性分析经皮质骨椎弓根螺钉在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退变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应用经皮质骨椎弓根螺钉施行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65~81岁(平均72.5岁),其中6例椎管狭窄症,4例为椎间盘
背景 原发骨淋巴瘤约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3%,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5%,临床上很少见。因此临床上骨原发淋巴瘤经常被误诊误治。目的 探讨骨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和病理特点,从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2004年10月—2014年10月,回顾分析了我科收治的60例骨原发淋巴瘤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CT、MRI及病理资料,从而探讨骨原发淋巴瘤的影像病理特点。
目的 骨肿瘤虽然种类比较多,但非常罕见,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是首先综合流行病学特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原发骨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库查询系统。本研究拟介绍原发骨肿瘤流行病学在线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方法。方法 原始资料来自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数据库共14617个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例,选择其中9200例原发骨肿瘤,提取年龄、性别、部位和诊断作为参数,数据库系统采用WordPress开源系
目的 探讨前路枢椎骨折块复位,C2/3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或后路C2-3/4椎弓根、侧块螺钉钉棒复位固定、椎弓植骨融合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3月我们共收治手术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1.3岁.4例患者予行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复位骨折块,取自体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固定;11例患者予后路C2置椎弓根螺钉、C3或
目的:经皮椎间盘微创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9—2014年诊断为交感型颈椎病患者56例,其中男15例,女4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2岁,病程6个月~15年,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病变椎间隙的高度选择不同的微创方法,其中病变椎间隙/正常椎间隙高度比值小于或等于1/3,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A组,n=19);比值在1/3-2/3采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B组,n=12)
目的:探讨前臂双极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和疗效观察。方法:前臂双极骨折脱位是指肘关节的骨折脱位合并桡骨远端的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肘-前臂-腕的同时损伤。我院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前臂双极骨折脱位10例,均为新鲜损伤。男8例,女21例;年龄21~46岁,平均35岁;左侧4例,右侧6例,且有1例为开放性损伤。致伤原因:跌伤2例,交通伤8例。
目的:新型3维导航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初探.方法:2015年8月-2016年6月,13例骨盆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19-61岁,平均35.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骨折按AO分型:A2.3型2例,B1.2型2例,C1.2型3例,C1.3型3例,C2.3型2例,C3.1型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5-31d,平均12d.入院后行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
目的:探讨改良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 Kümmells 病的疗效.方法:Kümmells 病可因椎体逐渐塌陷与进行性后凸畸形引起患者长期背痛,甚至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乃至瘫痪.2012 年 1 月~2016年1月对 14 例骨质疏松性 Kümmells 病患者行改良PVCR技术治疗.男 3 例,女 11 例;年龄 62~77岁,平均 68.9 岁;背部疼痛病史 1 个月~2 年,平均 2.7 个月.通
目的:探讨ENDOBUTTON双钢板技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由于肩锁关节是一个非刚性的微动关节,所以期待能有一种手术方法既能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又能保证肩锁关节的微动,满足正常人体的活动需要.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