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太湖贡湖水源保护区陆域的一条长约200m的污染河道内构建了一系列连续可调式沉水植物网床,形成了以菊花草、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构成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跟踪监测了总氮(TN)、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等水质指标,分析了沉水植物网床引导沉水植被恢复对污染河道的水质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沉水植被网床构建后,水体透明度显著升高,由修复前的0.5m提高到1.7~1.8m;在沉水植被网床构建后的第5天和第20天,TN和TP的削减率分别为35.6%、66.3%和29.4%、63.2%;至2011年3月,修复河道水体内NH4+-N、NO2–-N、NO3–-N、TN、PO43--P和TP的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