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之中国新疆-中亚-西亚城市空间扩张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空间扩张的研究,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1992、2002和2012年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借助GIS技术支持,提取中国新疆-中亚-西亚25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像元,从城市像元的时空变化类型、空间扩张强度的速率和程度及城市形态紧凑度指数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形态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中国新疆和西亚的城市空间以外延型扩张为主,中亚城市空间扩张以填充型居多。(2)中国新疆-中亚-西亚城市总体呈现加速型扩张特征,各国家和地区城市内部扩张强度分异明显。(3)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国家城市的平均紧凑度指数都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西亚国家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
其他文献
街区制源于新城市主义规划学派,是居住和商业集中融合的典型模式,即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需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和休闲配套设施.与街区制相比,我国现存的小区制住宅模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如交通拥堵、土地利用粗放、居民出行繁琐等,大城市表现尤为明显.基于上述内容,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住宅区为例,应用空间句法形态变量分析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小区制与街区制道路网空间形态特征差异进而探讨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1091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初终务工地的变动十分频繁,务工距离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但在不同的务工年限区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务工地行政空间类型转换中,空间惰性特征明显,但出现了
水资源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索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协调城市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有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重庆市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 表明:重庆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呈递增趋势,水资源系统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较低,存在一定的波动;2004-2012年重庆市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157、0.183、0.341
城市住宅价格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住宅价格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认识城市及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重要视角,为住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这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变异函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西安市商品房住宅价格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 表明:①住宅价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高-高,低-低集聚程度缓慢加强,商贸旅游服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曲江新区成为住
Industrial space is widely considered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urban structure and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70s.This study investigate
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遵义县2004-2013年的人口与经济数据,运用GRA方法,构建了人口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研究表明:(1)遵义县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综合关联为0.6791,属于较高关联,耦合度以磨合型为主.(2)动性和阶段性.时序分析表明,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04-2009为拮抗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2010-2013走向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旅游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因为旅游是最容易开拓的领域,也是区域合作最好的领域。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凹陷区,整体旅游业发展缓慢,实力欠缺,尚没有实力强大的旅游企业。中亚五国和我国共同拥有丝绸之路这一旅游资源品牌,我们有合作基础,包括政治的互信、民族的同源、信仰的一致、资源的同根,这些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丝绸之路作为目
旅游产业业态的空间集聚是旅游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因素。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技术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景区依托型村落苟各庄村旅游业态集聚的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化过程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产业业态持续集聚过程和类型不断丰富的过程。(2)以旅游城镇住宿接待业态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基础,伴随着与之相配套延伸业态和支撑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植入和集聚的过程。(3)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中国人文地理学视角下饮食文化发展进行回顾,总结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起步阶段(2001~2009年)和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饮食文化发展的地理因素、饮食文化生产、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文化与消费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分析。文章进一步指出,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饮食文化研究起步晚、发展快,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下迈出了新的步伐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内涵,讨论了地理学方法论、本体论和地理学哲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哲学本体论与地理学本体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性质,概括了地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地理学本体论包括两个层面: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流派的哲学本体论观念、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家的本体论影响和决定着地理学家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