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Transition, Firm Dynamics, and Restructuring of Manufacturing Spaces in Urban China: Empiri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jiang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dustrial space is widely considered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urban structure and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70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structuring trajectories and underlying factors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Nanjing to detect intra-urban dynamical trajectories and spatial patterns.The result implies that Nanjing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suburban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with the successive exit of old firms and gradual emerging of specialized areas in the peripheral suburbs.In particular,the development zones (DZs) has become the major base of the new or relocated firms and consequently changed the urban spatial patterns from a monocentric one toward a polycentric point-axis pattern.Employing 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BLR) and spatial lag/error models (SLM/SEM),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tripl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glob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coupled with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manufacturing spaces in urban China through the price mechanism,production networks,policy reforms,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field work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n the old city center show that though the market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old firms to migrate from the city center and attracting new firms to concentrate in those planned area in the suburbs,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advanced facilities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re still the main reason why firms concentrated in various DZs.
其他文献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空间格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1988、2001、2012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影响力指数及交通路网数据,运用Kernel密度分析法、分形理论、修正引力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规模结构演变、城市等级结构演变及城市体系演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规模变化明显,由单一低水平俱乐部向中、高水平的多个俱乐部发展,出现城市规模多峰主的“俱乐部趋同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空间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型,对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造成深刻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然而,中围行为空间的研究较少关注到行为空间的不同特征对人的生活造成的具体影响。本研究以北京市天通苑为案例,研究城市郊区居民通勤的特征、通勤的影响因素和通勤对生活方式与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加深对郊区居民生活的理解,讨论如何实现城市空间的健康发展。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时空间行为研
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以省域范围为研究尺度,选取辽宁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1-2013年辽宁省旅游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旅游收入在辽宁省旅游经济中占较大比例,是辽宁省旅游经济的重要贡献者和空间格局的主要塑造者;辽宁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均衡性有所提升,国内旅游收入由以沈阳—大连为主,向东北部城市快速发展演变,旅游外汇收入则打破了大连市一枝独秀的格局,逐渐向东部延边地区和
分别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三个维度及其相关关系出发,构建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选取山东省2006、2013年截面数据,运用均方差赋权法、耦合度分析法、自然最佳断裂点分级法,比较分析了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程度及其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结果 表明:山东省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快提高,但当前仍是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初级阶段,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增大,但整体耦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能源与环境等一系列危机与压力,因而具有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特点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人们更为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SWOT模型主要对省域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系统解读,目的是明确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而探索出最适宜省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推进策略。主要以河北省为例来分析。研究结论得出优势主要为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坚实,人才及市场
游客忠诚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旅游产品的人际传播和市场占有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为例,分析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的影响。论文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建立了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收集到的13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揭示红色旅游质量、满意度与游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剖析提升游客忠诚的方法,促使旅游者重游,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对游客
街区制源于新城市主义规划学派,是居住和商业集中融合的典型模式,即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需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和休闲配套设施.与街区制相比,我国现存的小区制住宅模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如交通拥堵、土地利用粗放、居民出行繁琐等,大城市表现尤为明显.基于上述内容,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住宅区为例,应用空间句法形态变量分析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小区制与街区制道路网空间形态特征差异进而探讨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1091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初终务工地的变动十分频繁,务工距离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但在不同的务工年限区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务工地行政空间类型转换中,空间惰性特征明显,但出现了
水资源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索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协调城市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有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重庆市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 表明:重庆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呈递增趋势,水资源系统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较低,存在一定的波动;2004-2012年重庆市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157、0.183、0.341
城市住宅价格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住宅价格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认识城市及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重要视角,为住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这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变异函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西安市商品房住宅价格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 表明:①住宅价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高-高,低-低集聚程度缓慢加强,商贸旅游服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曲江新区成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