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江西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2014年2月8日至9日,江西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分析、结合逐时的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强度、径向速度、风廓线产品及衍生产品,来探讨此次暴雪天气天气环流背景、系统生成、发展、移动的物理机制及相互关系、雨雪天气回波的演变过程以及回波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及其动力条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孟加拉湾南支槽稳定维持,"南低北高"环流形势有利于冷暖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汇合,是持续性暴雪天气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来自中低层的西南、东南与切变线北侧偏东的暖湿气流与来自西北的干冷空气在长江流域交汇,700h Pa西南急流的建立和加强为暴雪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和不稳定能量,持续而强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对暴雪天气维持和加强至关重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并得出降雪量与对流发展呈正相关,是暴雪天气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持续南下地面冷空气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锋前干冷空气在对流层中层形成的干层加强了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流性不稳定,而锋后干冷空气作为"冷垫"锲入暖湿气流下方,促进锋生和暖湿空气的抬升和凝结,是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
其他文献
分析了串、并联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输出电压、电流的特点,根据各开关管相位角偏移规律,提出了串、并联型多电平逆变器载波移相控制策略,并用6个H桥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字信号处理
本文是江南造船厂厂史(解放前部分)的绪论。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江南造船厂党委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三年共同组织厂史编写组负责编写。文化大革命前夕准备付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和设备呈指数式增长,用户普遍希望无论处于何地,终端设备都能随时接入网络,因此对移动网络进行覆盖的基站天线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均配型芳氧基稀土分子间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其中路易斯酸为均配型芳氧基稀土配合物RE(OAr)3(RE=Sc(1),Y(2),Sm(3),La(4),Gd(5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的自身免疫病,表现为波动性肌无力症状,亦可有较恒定的体征[1]。MG可累及全身骨骼肌,亦可累及
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层面,数字校园的建设必将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为整个数字城市的信息数字化打下良好的根基。本文基于3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MAGIS,实现了数字校园的3维建模及虚拟漫游,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多孔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因其独特的拓扑结构,在气体吸附、催化、荧光、磁性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分别以2-嘧啶甲酸(Hpmc)与2-氨基嘧啶-4,6-二甲酸(H2apmc)为配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