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优劣品种的籼稻谷在不同含水量及不同储藏温度下品质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20℃、30℃、40℃四种储藏温度下和调质保湿密封恒温与自然通风恒温两种储藏状态的环境条件下,分别对水分为13.0﹪、14.0﹪、15.0﹪左右(±0.1﹪)的"鄂香1号"、"二优培九"、"汕优63"三个不同优劣品种的籼稻谷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室模拟储藏验,通过每间隔10天对其脂肪酸值、粘度、发芽率、生霉率、含黄率、裂纹率等进行测定,其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品种愈优,含水量愈高,储藏温度愈高,其储藏品质变率和劣变速率愈大.相比而言,稻谷含水量在14.0﹪以下,储藏环境温度在20℃以下,品质下降变化较小.
其他文献
西北地区在开春气温回升时,对冬季收购的高水分玉米划分不同水分段分别进行处置,采取烘干、晾晒、通风等一系列降水措施,同时采用多种办法清除杂质,并辅之以科学管理手段,强化高水分玉米储藏前的管理措施,从而确保玉米在高大平房仓中的储藏安全.
高温入仓,低温冷藏技术在各类教材和学术资料中,都分别有成功的报道经验.实践证明:它对降低粮食温度和水分、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确保储粮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该项目技术深受广大保粮职工的欢迎,但就地下仓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可靠、且较为经济具体的技术资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主要消费品,它关系着人类生存质量的优化与提高.随着人们对"新鲜、元公害、绿色"食品的青睐,保持粮食品质新鲜,控制和减缓粮食品质劣变、不用或少用化学熏蒸药剂,进行绿色储粮,是我们粮食储藏行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介绍了某粮库租赁闲置山洞,经简单改造后利用低温条件,进行低温储粮,经过七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实现了绿色储粮的效果.
黄土式地下窑洞仓自然低温储藏小麦,平均粮温常年处于15℃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能有效地控制虫、霉孳生,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小麦在储藏期间的干物质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持小麦品质基本不变,延缓小麦的陈化速度,从而达到无虫、无霉、无污染绿色储粮的目的.
1998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建造了一批高大平房仓.该仓型具有单仓容量大、装粮线高和散装储存的特点,并配有"四合一"储粮设备.弄清高大平房仓"三温"变化规律是掌握高大平房仓管理方法的基础,因为温度是储粮的重要生态因子,了解高大平房仓的"三温"变化规律,就可采取有利措施,保证储粮的安全及其品质.为此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跟踪研究了高大平房仓"三温"变化的规律,并验证了6号仓隔热吊顶效果.
浅圆仓作为一种新仓型用于储粮在我国尚未普及,但其储粮的优越性能已显露,特别的是出入库方便快捷、易进行通风降温操作、密封性能良好、环流熏蒸简便等.人们对于它的日常使用及管理、新的储粮技术的结合应用研究正在兴起.本文作为浅圆仓专职管理员,在工作实践中结合以往的保管经验,初步摸索出一些体会,本文将着重介绍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日常运用。
中央储备粮安陆直属库所管理的代储库跨孝感、随州两地,辖汉川、广水等6个国家粮食储备库.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典型特征是: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积温高,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炎热,年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如何使高大平房仓储粮适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环境,保证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常储常新,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4年6月对本库19号仓,收购入库水分达14﹪的高水分小麦进行安全保管试验,由于新建高大平房仓设施先进,配置合理,至第二年1月所保管的小麦安全度过了后熟期.通过合理通风,水分已降到12.8﹪,达到安全度夏的标准.
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了一大批小型基建房式仓(现俗称老式仓房),随着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的建成,老式仓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遗忘.但是,无论从粮食收纳、中转、储备的哪个角度来看,新建的高大平房仓容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粮食储量.因此,为了扩大本地区粮食储备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2003年上半年2004年底,江苏泗洪国家粮食储备库将25750t老式仓房进行全方位改造,并且成功地
将楼房仓改造成散装仓,在南方高温高湿的南亚热带季见气候条件下,并无机械通风设备辅助下开展安全水分稻谷的散装保管.通过长期磷化氢密闭熏蒸,抑制粮堆生物活性,实现长期安全保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