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4,6-三硝基六氢咪唑[4,5-d]咪唑-2(1H)-亚硝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 :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六氢咪唑[4,5-d]咪唑-2(1H)-亚胺为原料,通过三个阶段硝化反应,合成了N-1,4,6-三硝基六氢咪唑[4,5-d]咪唑-2(1H)-亚硝胺(TNINA),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对目标产物以及中间体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时间、温度、乙酸酐与硝酸体积比等因素对第三阶段硝化反应的影响.通过DSC得知其热分解温度为214.4℃,且放热过程瞬间完成.用Monte-Carlo方法估算TNINA的理论密度为1.91g/cm3,真密度仪测得其密度为1.89g/cm3.用Kamlet-Jacobs方程估算出其爆热为1317.07cal/g,爆速为8.836km/s,爆压为35.80Gpa,撞击感度h50的计算值为41cm,测试值为53cm.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说明该材料与RDX相比拥有更优异的爆轰性能与感度,且由于N-H键的存在,还有进一步提升其爆轰性能的可能.
其他文献
简述了变形体外端的含义和作用.介绍了几个轧钢生产中应用增加外端方法来减少金属不均匀变形的实例,试着用外端理论解释了无缝钢管生产中在管坯尾部定心的原理和作用.提出了在张力减径机轧制无缝钢管时采用无头轧制工艺的设想.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以12Cr1MoVG钢连铸坯穿孔毛管为例,介绍了大直径连铸坯穿孔毛管"圈裂"形貌,分析并验证了其形成机理;根据"圈裂"成因,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预防工艺,并通过试验和实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只要预防工艺落实到位就能有效防止穿孔毛管"圈裂"缺陷的产生.
介绍了目前无缝钢管MP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生产线设备运行情况,阐述了设备运行中影响质量的问题.通过对现场长时间的设备运行状态的观察与检测,来分析设备运行时精度降低的因素;再利用停机时间进行基础测量,通过数据来推算确定出影响设备精度的主要因素.制作中心校准机架,制定检测调整方案,从而提高钢管的性能和质量,并且使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寿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分析了连铸管坯质量对周期热轧钢管内折缺陷的影响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认为:内折缺陷主要在穿孔过程中产生,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连铸管坯(内因)有关;降低钢水过热度,实现拉速与过热度的匹配,适当提高结晶器电磁搅拌以及末端电磁搅拌的强度和频率,可有效改善铸坯的中心缺陷,降低内折缺陷的发生率.
三辊机架中心与孔型中心不重合,在轧钢过程中导致管头500~800mm处弯曲,生产事故频发直接影响作业率.通过分析孔型中心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了三辊机架中心检测和调整的方案,经验证该方案切实可行,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统计分析29Mn4生产R95钢级套管理化性能波动的情况,并对29Mn4进行末端淬火试验、淬火硬度检验、淬火金相组织检验等一系列实验分析,确定理化性能波动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为29Mn4钢种的淬透层深度仅6.03mm,采用该钢种,通过内外表面同时冷却方式淬火,生产厚度超过12mm的钢管时,在钢管的中间部位存在部分未淬透组织,这种组织的不均造成理化性能波动.而优化设计钢种29Mn5的淬透层深度为8.12
论述了T91钢管内壁增碳的产生原因,比较了冷拔、冷轧加工方式对增碳的影响,通过对钢管生产过程的模拟试验,提出了避免增碳的工艺方法.试验验证,通过脱脂去油的方法可以避免钢管内壁增碳.
介绍了钢管热轧区域ABB Industr1800xA系统中回转臂电气控制方案,包括生产工艺对回转臂动作需求、设备组成、位置控制编程原理、网络通信等.该控制方案明显优于传统控制方案,并有效提升了生产轧制节奏及控制精度,其稳定性远远高于传统控制.
通过观察Φ89mm以下规格TP347H不锈钢无缝钢管内表面"鼓包"缺陷的分布及宏观形貌、微观形貌等,分析了其产生原因.结果显示:内表面出现的"鼓包"缺陷,是由于钢坯内大型非金属夹杂物所致,钢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异常主要是炼钢过程中卷渣造成的.
主要介绍了HK1000E-90坯锯软件组成和硬件配置,基于SIEMENS SIMOVERT6SE70矢量控制在锯机主轴当中的应用以及SIMODRIVE611U装置控制伺服电机对圆坯来料测长的工艺说明.HK1000E-90圆盘管坯锯采用全自动控制,锯切过程中完全不用岗位人员干预,入口辊道运送坯料向锯片方向前进,接近开关检测到来料后辊道停止,然后慢速启动将坯料运送至进给小车经对射式传感器检测后停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