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部一次小尺度冰雹灾害天气综合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2008年5月24日发生在南京六合区中北部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小尺度天气和雷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高空500hPa华北冷性低槽的东移南压,并配合700hPa低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是这次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高空冷平流、地面暖平流辐合上升,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大范围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低层中尺度低压环流的扰动,并与高空急流南侧的辐散区配合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K指数增大,θse随高度减小,说明南京地区上空层结极不稳定,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堆积,促使强对流云发展,利于水汽凝结和雹块的形成;分析发现,这次过程具有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特征,雷达基本反射率图上回波极强,冰雹云顶高增长迅速;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在十几分钟内迅速增加,雷达速度图正、负速度数值达到29.8m/s,且存在明显的气旋性环流,与24日14时地面图上存在一个β中尺度气旋一致;明显的垂直风切变、丘陵地形作用等也提供了环境条件;冰雹指数HI也起到了较好的指示作用。
其他文献
城市发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热岛是城市气候的一个主要特色。本文主要利用珠三角地区2003年40余个自动气象站的资料,通过分析每日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参考降水和风速数据,得到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月际、日际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热岛中心位于佛山市区、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部;肇庆市附近存在一个热岛的副中心;秋季至初冬即10月至12月热
雷达系统要生成最新降水回波云图,需要经过采集、生成、发送等环节,真正将最新雷达云图到用户手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本文介绍采用Surfer强大的绘图功能与VB编制交互界面程序相结合,定时将区域范围自动站分钟雨量下载,生成自动站降水等值线,利用强降水中心与雷达强回波位置存在必然关系,完成在这空挡的时间差里继续对雷达强回波进行跟踪,以便对天气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对雷达回波移动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
降雨,尤其是暴雨是地质灾害活动最重要的触发因素之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在详细分析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可拓物元综合评判模型对暴雨诱发的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鄂西北、鄂西南以及鄂东南地区;中危险区大致也分布于鄂西、鄂东地区;低危险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中部和鄂东北大部分地区。研究表明可拓物元综合评
2008年初湘西北出现了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雨雪冰冻过程,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给当地的农业、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造成了明显损失,尤其对该地区支柱产业之一的椪柑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此次低温雨雪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低温雨雪造成的椪柑冻害及椪柑成果的贮藏销售影响进行了详细评估,为湘西州椪柑生产恢复与防灾减灾措施提出了科学依据。
根据高空温湿条件,零度层高度、近地面层各高度与其相对的相对湿度条件,大气层结状况等,对2008年1月13日~2月5日湖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根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综合强度评估、过程累积电线覆冰气象条件评估,与1977年、1984年、2005年冰雪过程比较。表明高湿、低温及逆温层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形成所必需的气象条件,而2008年元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为最严重的一次。通过气象条件分
本文主要运用Micaps和NCEP资料,对2008年1月10~11日河南出现的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发现:此次低温、雨雪、雨凇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地面强冷空气和高空低值系统共同影响产生的;雨凇天气发生前期豫中、豫中东地区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上升运动促使雨凇发生;发展完好的次级环流将低层水汽输送,并产生强上升运动;中低层700、850hPa西南急流的维持,为降水的形成提供良好水汽条件;500
本文分析了2005年4月20日江苏盐城地区的一次龙卷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东北涡,涡的后部有横槽,整层空气较干,后部存在西北急流的辐合;高层200hPa为辐散场,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展。较强的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是龙卷天气产生的前提;在雷达回波特征上,具有指状回波、弱回波区(WER)回波特征;具有中气旋回波特征;有龙卷气旋的报警;具有逆风区特征;液态水含量相对冰雹而言较小。低层冷空
本文采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及其同化系统开展雷达资料的三维变分(3DVAR)同化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一次暴雨个例的对比试验得到以下结论:不考虑垂直运动影响的情况下,同化Doppler雷达径向风资料可以增加初始场中的中小尺度系统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报开始阶段的降水;同化由反射率因子导出的垂直速度、雨水混合比并令上升区饱和可以大大改善降水预报结果;联合同化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资料
本文利用1952~2007年长序列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常州雷暴的变化规律、周期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常州雷暴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雷暴日数年代际、年际、月际间差异显著。雷暴日数总体在波动中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雷暴集中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为雷暴高发月。(2)常州年雷暴日数分布主要表现为12a(年代际)震荡周期贯穿在整个56年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07年3月3~5日发生在辽宁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背景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北方暴雪期间的云特征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式对此次过程降水中心的强度、位置、降水移动趋势的模拟,基本与实况相吻合。同时,模式也成功模拟了引起此次降水的大尺度环境场。因此,用模拟的结果进行云场结构的分析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