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及对椪柑生产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cl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初湘西北出现了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雨雪冰冻过程,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给当地的农业、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造成了明显损失,尤其对该地区支柱产业之一的椪柑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此次低温雨雪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低温雨雪造成的椪柑冻害及椪柑成果的贮藏销售影响进行了详细评估,为湘西州椪柑生产恢复与防灾减灾措施提出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按照棉铃虫繁育规律,将棉铃虫周年活动期划分为秋季预蛹期、越冬期、春季羽化期、夏季危害期四个阶段,分阶段选取有昆虫学、统计学意义的气象因子,通过归一化处理和加权组合,组成棉铃虫气象指数,建立多时效,归一化棉铃虫气象预报模式和分析、评价指标,经试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统计分析了1961-2007年郑州全市7个站的沙尘暴资料,得知近47年来,郑州市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随年代推移呈递减趋势。1960年代最多,1990年代以后偏少,尤其1980-1990年代在趋势上有一个突变,减少率高达83%;郑州市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出现时段应为每年的2-5月,以4月份最多;空间分布上由1960年代的沙尘暴大值中心在郑州中西部地区而逐渐向中东部到东北部地区转移。郑州市沙尘暴天气的沙源既有
利用广东省1970-2004年84个测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转换,分析了广东春季旱涝的时空分布及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春季旱涝等级指数年际。年代际变化较大,以15年、9年,2~4年的周期变化比较明显,干旱程度总体呈加剧趋势;EOF第一模态显示全省旱涝一致性较好,第二模态为西旱东涝型,第三模态为沿海旱内陆涝型;另外广东省强度较强的区域性春旱发生频繁,特别是90年代以后,程度有加剧趋势,
根据气象资料及粮食产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近50年年降水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就季节而言冬、春季略增,夏、秋季减少且秋季降水在1986年发生减小突变,从年代际变化看,近10年出现了剧烈下降;温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994年有一次显著突变,在各季中,冬季季增温最为显著,因此,由冷湿向暖干化转变是过渡区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征;受气候暖干化影响,粮食
本文主要介绍了由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师生共同设计的“兰州大学气候灾害移动监测系统”,其一个主要目是实时、动态地监测西北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及输送过程,期望更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沙尘粒子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作用。此外,对该系统从2008年2月25日-5月31日在景泰县兰大农场(37.337°N,104.139°E)的一些观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该地区地表辐射特征及各能量分量的变化规律显著,沙尘
国内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在本世纪初也有了持续发展,各地相继研制了业务技术业务系统并投入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实际,但同期各地气象预报业务却从业务技术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走向了集成化的气象预报业务技术系统既气象预报业务平台的研制和应用,或者说目前气象预报业务技术系统的发展思路已是系统的系统,而同期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则只是系统,我们知道这两种类似但实质不同的技术,从思路上讲是有代差的。如何使人工影响天
为了利用MODIS资料对沙尘暴的范围和强度进行定量判识,应用2002-2004多次MODIS资料,通过对沙尘暴、云、雪和沙漠光谱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定量判识沙尘暴范围和强度的两个沙尘指数。利用2002-2007年数次沙尘暴过程对沙尘指数的判别效果进行检验,表明本文构建的两个MODIS沙尘指数能够有效地监测沙尘暴的范围和强度,且方法简单,适用于业务应用。针对目前西北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服务以定性图像为主
城市发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热岛是城市气候的一个主要特色。本文主要利用珠三角地区2003年40余个自动气象站的资料,通过分析每日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参考降水和风速数据,得到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月际、日际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热岛中心位于佛山市区、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部;肇庆市附近存在一个热岛的副中心;秋季至初冬即10月至12月热
雷达系统要生成最新降水回波云图,需要经过采集、生成、发送等环节,真正将最新雷达云图到用户手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本文介绍采用Surfer强大的绘图功能与VB编制交互界面程序相结合,定时将区域范围自动站分钟雨量下载,生成自动站降水等值线,利用强降水中心与雷达强回波位置存在必然关系,完成在这空挡的时间差里继续对雷达强回波进行跟踪,以便对天气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对雷达回波移动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
降雨,尤其是暴雨是地质灾害活动最重要的触发因素之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在详细分析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可拓物元综合评判模型对暴雨诱发的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鄂西北、鄂西南以及鄂东南地区;中危险区大致也分布于鄂西、鄂东地区;低危险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中部和鄂东北大部分地区。研究表明可拓物元综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