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拟南芥-微生物共培养系统筛选植物促生菌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促生微生物是指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田间产量,并能够降低植物周围生物和非生物压力的一类有益微生物。关于植物促生菌株的筛选,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浸种以及直接处理植株的方法进行筛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筛选环境与植物正常的环境接近,缺点是工作量大、效率低。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植物促生菌的筛选模式,筛选植物促生微生物菌株。其原理是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微生物共培养系统,在室内快速筛选促进拟南芥生长的微生物菌株。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不同植物表面得到83个菌株,其中细菌29株,酵母54株。经过拟南芥-微生物共培养筛选,69个菌株处理的拟南芥幼苗与对照处理拟南芥(没有接种微生物)幼苗生长状况没有明显差别,10个菌株对拟南芥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幼苗死亡或长势差),4个菌株(CanL-30、jh1、mgh1和qcg)对拟南芥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采用油菜种子萌发实验对CanL-30、jh1、mgh1和qcg等4个菌株进行复筛。分别用10~7CFU/mL的菌悬液对油菜种子进行1h浸种处理,以水浸种处理为对照。将不同处理种子分别置于垫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放在20℃、16h光照/8h黑暗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一周之后测量油菜种子萌发率以及油菜苗根长和芽长。其中对照组种子萌发率为73.3%。菌株CanL-30、jh1、mgh1和qcg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8.9%、72.2%、88.9%和75.6%。菌株CanL-30、mgh1和qcg处理的油菜苗根明显伸长,而菌株jh1却抑制了油菜苗根伸长。各处理油菜苗芽长与对照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菌株CanL-30、mgh1和qcg进行了分子鉴定。通过对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CanL-30与Bacillus subtilis的同源性为99%,菌株qcg与Serratia liquefaciens的同源性为99%。通过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mgh1与Cryptococcus magnus的同源性为100%。分别对CanL-30、mgh1和qcg进行促生机制探究,发现菌株CanL-30和qcg能产生挥发性气体促进植物生长。GC-MS分析CanL-30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酮类物质,包括2-Undecanone、2-Dodecanone和2-Tetradecanone。qcg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主要是烷类物质和醇类物质。此外,菌株mgh1和qcg能够产生IAA,其产量分别为17.531μg/mL和65.22μg/mL。同时还发现菌株qcg具有溶磷能力。上述结果说明:采用拟南芥-微生物共培养系统筛选植物促生菌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白色污染"是伴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石油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产生的一种现代污染现象.它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城乡环境.如何有效地治理"白色污染",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地标,更是江南文化的名片。从唐代开始,西湖文学作品发展繁荣,到宋代更是蔚为大观。众多文人都创作了不少关于西湖的文学作品,唐代白居易与宋代苏轼就是其中
为研究石化储罐区多米诺事故预防重点,基于模糊层次-LEC法建立了多米诺效应事故预防模型.该模型从单一事故后果出发,当其危险等级为显著危险时考虑多米诺事故,构造其多米诺事
研究目的:急性和长期大强度运动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上升,即发生运动性免疫抑制(EIS)。EIS的调理有营养性和非营养性调理。但由于安全剂量、兴奋剂
应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和突变性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GM(1,1)模型等方法,对黄河下游1962—2012年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黄河下游水资源
苹果轮纹病是我国苹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200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苹果主产省市枝干轮纹病总体发病率达77.6%(国立耘,2009)。最新研究表明苹果轮纹病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