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轮纹病是我国苹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200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苹果主产省市枝干轮纹病总体发病率达77.6%(国立耘,2009)。最新研究表明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Ces.et De Not.,苹果干腐病与苹果轮纹病是由同一病原菌引起的同一病害的不同症状表型(Tang W,2012)。为明确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有性生殖阶段在自然条件下的发生情况及其在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作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我国山东、河南等8个苹果主产省市的36个果园中的苹果轮纹病病原菌B.dothidea的有性生殖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36个果园中,有28个果园可采集到干腐型症状的苹果轮纹病枝,占77.8%,其他8个果园中也存在苹果轮纹病的发生,但主要是瘤状枝干。在可采集到苹果轮纹病干腐型枯枝的28个果园中,有19个果园的干腐型枯枝上可检测到苹果轮纹病菌的子囊和子囊孢子,占67.8%。干腐型枯枝病部表皮在26℃下保湿30min后开始有子囊孢子释放,24h内可从每平方厘米病斑中释放6 897个子囊孢子,释放的子囊孢子在26℃水琼脂平板上培养2h后的萌发率达92.0%~100.0%。各地区果园中分离得到的子囊孢子均经rDNA ITS测序分析,鉴定为B.dothidea。本研究表明,苹果轮纹病菌的有性生殖在秋季至春季的田间干腐型枯枝中发生频率高,可产生大量具有萌发活力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是病原菌的越冬形式之一,可作为田间苹果轮纹病的侵染来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苹果轮纹病干腐型枯枝的田间监测和管理,制定更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