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TPS-30磷脂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致死病原之一,其胞外产物为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以嗜水气单胞菌O:9血清型代表菌株TPS-30的基因组为模板,并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7966株的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GCAT)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技术克隆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的GCAT基因,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簇,并与嗜水气单胞菌O:97代表株BSK-10遗传距离最近。
其他文献
本文对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肌肉中粗灰分含量与非选育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肌肉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P<0.05);"南太湖2号"和非选育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测定出含有17种氨基酸,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
通过感官、化学、微生物学方法对0~10℃冷藏的大黄鱼鲜度和货架期进行评价,构建和验证指数腐败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10℃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嗜冷菌数和产H2S细菌分别为6.64-7.60、6.24~6.96、6.16~6.90、6.14-6.62 lg cfu/g,TVBN和TMA数分别为27.15~30.12mg/100g和8.44~10.83 mg/100g.0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鳜鱼卵母细胞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发生显著变化。卵原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膜光滑;当皮质泡开始产生,卵黄发生早期和卵黄发生期,核膜形状极不规则,向细胞质伸出大量辐射状突起;卵黄发生后期,核膜又趋于光滑,但核向卵母细胞边缘迁移,成熟卵母细胞。核膜消失,核物质呈丝状,与卵膜相邻。早期卵母细胞由核膜周围向细胞膜逐渐出现大量没有染上颜色的泡,均匀
为了解浙江沿岸海域不同贝类质量状况,2006和2007年4-5月在浙江沿岸海域设12个点,连续2年对牡蛎(Ostrea sp.)、贻贝(Mytilus edulis)、花蛤(Venerupis varieg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四角蛤蜊(Moeneriformis)等5种贝类体内的Cu、Zn、Pb、Cd、Cr、Hg和As按国标方法进行了取样监测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
为了有效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从水中分离的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菌株采用打孔法初筛得到了7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通过研究7株拮抗菌株的生长优势、共凝集率、净化水质能力进一步筛选出最适合的生防菌.实验结果表明:7株菌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海豚链球菌,r 14、j9、f6的倍增时间显著低于病原菌的倍增时间;其中只有r14、j9、f6能与海豚链球菌产生共凝集作用,共凝集率分别为3.03%,4.11
2009年6月-8月期间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了1355尾的凤鲚(Coilia mystus)标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同步采集了取样点附近的浮游动物,比较了凤鲚胃含物食谱与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河口性的长额刺糠虾IRI为703.25,%IRI为62.94%,远远超过其他种类,甚至超过任何一个桡足类优势种,因而是凤鲚食谱中的最重要的种类.凤鲚摄食的其他主要种类包括:火腿许水蚤
本研究利用琼脂扩散法,二倍稀释法,以抑菌圈为评价指标,对29种中草药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进行抗嗜水气单胞菌作用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诃子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g/L和1.9g/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 g/L和3.6 g/L.分别采用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对诃子70%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其中3株来源于水深79米下的表层海泥样品,12株来源于水深50米下混合层次海泥样品,从水深47米、、33米、26米、10米及8米的混合海泥中分别分离到4株、11株、15株、15株及1株海洋细菌,从水深40米及36米的浅层海泥样中分别分离到海洋细菌9株和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V
本实验对异育银鲫(Carasius auratus gibelis)连续7d投喂添加壳聚糖硫酸酯的配合饲料,然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感染,攻毒96h各实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3.33%、46.67%和30.0%.然后用同样的投喂方式,测定异育银鲫血清和肝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
为三角帆蚌的珍珠质色定向选育及珍珠颜色调控技术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数据.通过测定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和鲜重(SWT),比较白色和紫色珍珠质三角帆蚌的形态特征,根据各形态指标之间及其与鲜重的相关分析,建立三角帆蚌形态指标对鲜重的最优回归方程.比较白色和紫色珍珠质三角帆蚌所育珍珠的颜色,研究珍珠质颜色与珍珠颜色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珍珠质色三角帆蚌的形态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