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障碍干预的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求知,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个学会是教育的支柱。在充满竞争、充满变革的2l世纪,儿童若不能随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他们要面对许许多多书本上有的或没有的,却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信息。能够学习或掌握这些信息,在竞争中就有可能获胜。本文试图通过在主流学校、主流班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补救教学和在资源班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知觉运动训练,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的方式,来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等地、聚居于云南丽江县.纳西族所散居之的云南省、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面积达12个县,约为8万平方公里左右.2000年前,纳西族的先民已生息繁衍在这一带地区.在丽江,除了纳西族以外,还聚居有约11个其他少数民族,约占丽江人口40%,因此,纳西族已受着不同文化的影响.本文内容包括:一、东巴的启示;二、东巴整体文化的启示;三、东巴文的启示。作者认为:东巴文只有不
滇西北的少数民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是非常丰富和繁杂的.他们创造了大量艺术符号,这些艺术符号长存于本土根植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表达了少数民族心灵深处的观念或抽象性的思想活动,它们有时体现出比较写实的现实性形象,有时的形象又体现得比较抽象或半抽象,但就云南而言,由于在时间、空间上与中原地区的相对隔断,以致在艺术上逐渐形成了少数民族自身特有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与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特征.在作者的考查和研
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世称"东巴文".顾名思义,它一般只用于东巴教经典,用于日常生活的情况比较少见,流传至今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实际上,对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收集和研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笔者1998年11月至1999年2月在丽江学习考察了近三个月,接触到一些应用性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收集和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课程也将构建新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放在基本理念的位置。两者都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坚持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断转变观念,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主线,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
所有的为人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期盼自己的学生成为良才。可现实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五彩缤纷心灵世界的人。本文介绍了几种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即1、以尊重唤启“学困生”的自尊与自爱;2、以情感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内驱力;3、以赏识促发“学困生”的自悟与自律;4、以协助指引“学困生”走向成功。
本文介绍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其家庭背景和自身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用师爱改变其问题的方法,浅谈了教育后的效果。
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初中部教师的问卷调查,认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对学习困难学生关爱不够、教师本人对帮助学习障碍学生缺乏信心,是导致学生学习障碍出现的重要原因。
所谓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简言之,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本文介绍了对我区10所中小学中60多位教师的反思与行为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提出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三种有效的策略,阐述了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六个视角,浅谈了研究后的效果。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综合训练的效果。方法:对60例学习困难儿童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技术、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知觉——运动协调训练等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结果: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综合训练后,家长反馈总有效率86.7%;学习成绩不及格率训练前(语24/60、数28/60)后(语13/60、数18/60)比较下降P
农村地区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是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今初中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所谓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是指目前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或困难,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一般特征表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每个方面又有若干种具体的表现。农村地区初中学习困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