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轮运动对幼鼠学习记忆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2012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动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引起神经前体细胞的增值以及新生神经元的成熟与存活,尽管海马神经发生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已经被证实,但是运动、Notch信号通路与神经发生的确切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检索发现仅有一篇国外文献报道了运动、Notch信号通路与神经干细胞的增值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实验研究自主运动对学习记忆能力、BDNF的表达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五周龄的C57BL/6小鼠12只,随机分为运动组(n=6)和对照组(n=6),运动组进行8周的自主跑轮运动(运动组小鼠平均每天运动量7418.47±2432.15 m),对照组安静饲养.第8周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24小时,断颈处死小鼠,取双侧海马.用RT-PCR检测小鼠大脑海马内的BDNF、Notch-1、PS-1、Hes-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发现,运动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强于对照组小鼠.2)经RT-PCR测试发现,运动组与对照组的Notch-1 mRNA、PS-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运动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Hes-1 mRNA、BDNF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8周的自主跑轮运动提高了C57 BL/6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自主跑轮运动提高了BDNF mRNA、Notch-1 mRNA以及PS-1 mRNA的表达水平,激活Notch信号通路,引起下游靶基因Hes-1 mRNA表达的增加,调节神经干细胞增殖,提高了学习记忆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一次性高强度肌肉收缩,试图观察运动前、后肌细胞内部引起肌肉肥大的mTOR信号传导起点有怎样变化,利用单一肌纤维类型分析,试图观察信号传导在不同类型肌细胞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实验对象由非专业运动经历的7名(28.7±2.1岁)男性青年构成.高强度肌肉收缩运动是使用(CSMi,Humac Norm,USA)多关节等速测试器,分别在角速度60°/sec5次、180°/sec5次、240°/s
会议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运动疲劳后不同时相大鼠骨骼肌MDA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2月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组n=8)、运动对照组(E组n=24)、中药运动组(CE组n=24);取材时E组和CE组又各自分为运动后即刻(E0组n=8,CE0组n=8)、恢复12h(E1组n=8,CE1组n=8)、恢复24h(E2组n=8,CE2组n=8).S组自然生长,E组
目的:《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人体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是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重要理论基础.硕士研究生《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必须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和增补,教学思路必须有大幅度的改进,必须更紧密地结合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的实践,才能满足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需要,才能提高硕士研究生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培养中的大鼠成肌细胞生长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以了解细胞生长因子对成肌细胞的作用机理,探讨该因子对运动损伤治疗的机制.方法:1)大鼠成肌细胞骨胳肌组织细胞的培养、传代、鉴定:从健康的7d龄的SD大鼠后肢肌肉制备数十块1mm3大小组织块,吸取数小块组织置于培养瓶内,注入适宜培养液,然后放入培养箱进行原代培养,成肌细胞用desmin抗体进行免疫酶染色鉴定.2)FG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与方法,从蛋白质组学整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不同强度跑台运动与30km跑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初步筛选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蛋白质,为运动训练监控寻找一种无创、系统化的评价方法提供实验借鉴和理论依据.方法:不同强度跑台运动与30km跑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广州体育学院男生8名和参加2011年全国绿道长跑挑战赛的男子10名,前者分别以55%、75%、85%、95% VO2m
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表面肌电信号与高速摄影同步测试的方法来准确获得中国男排队员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下肢所测肌肉的肌电学参数,探索其用力特征,为排球运动员的下肢专项力量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提高运动员的起跳高度.方法:文献资料法;测试法等.结论: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
目的:用核磁共振磷谱分析方法研究有氧训练对股四头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受试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强度为最大摄氧量的70%,每周5次.运动时间为45min.训练过程共持续10周.在Philips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对受试者训练前后进行31P-MRS采集及定量分析.结果:31P-MRS,可检测到7个不同代谢物质的共振峰,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PCR浓度显著性升高.从动态磷谱上可以观察到
目的:测定青年男子赛艇皮艇运动员的有氧及无氧能力,了解其体能现状及能量代谢特点,运动时有氧和无氧供能对比赛项目的影响;比较赛艇、皮艇运动员有氧与无氧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不同,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受试者全部来自国家青年队,且全部受试者均为参加第11届全运会决赛的皮艇运动员.所有队员均常年参加训练和比赛,均无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测试前进行体检,
目的:能量节省化程度(Running Economy,RE)被认为是决定长时间耐力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RE在评价氧利用能力方面有出色的应用价值,并且对运动成绩的贡献率高于最大摄氧量.对竞走项目来说,竞走的能量节省化通常以亚极量稳态走时的摄氧量来表示.探索RE在竞走项目体能训练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为竞走的科学训练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我国某体校6名男子竞走运动员在原训练的基础上,实施5周系统的体能训
目的:探讨骨骼肌在不同负荷强度阻力训练过程中表面肌电(SEMG)变化特征,揭示在不同负荷训练下神经肌肉活动状态,为正确认识力量产生的内在机制,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名男性受试者采用负杠铃蹲起动作形式进行下肢肌电测试,测出受试者最大负重(1RM),然后用芬兰MageWin6000便携式无线肌电遥测系统测试受试者在克服30% 1RM、70%1RM和90% 1RM负荷阻力练习时股外侧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