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生生产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花生产业在政策引领、科技支撑和市场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和油料有效供给、改善膳食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回顾花生生产历程,有助于把握今天,谋划未来。
其他文献
简单回顾了本课题组近年来结合省自然基金项目做的一点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弱光胁迫花生主茎高显著伸长,根/冠比增加,幼苗的各器官的干物质、侧枝数、叶面积和侧枝/主茎比降低.弱光胁迫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效率降低,但表观量子效率及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表明花生对弱光胁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胁迫解除当天发生了光抑制,胁迫程度越大,光抑制愈严重.弱光胁迫使
通过对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不同生育期、种植规格和肥料施用量的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生育期、种植规格和肥料施用量与花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种植规格和施肥量对粤油7号经济性状影响极显著。花生粤油7号全生育期130d、种植规格30万苗/hm2、施肥水平为纯氮150kg/hm2、过磷酸钙120kg/hm2、氯化钾150kg/hm2,可达到花生高产的栽培模式。
蛴螬的危害已经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长久以来,蛴螬防治多采用高毒(禁用)或持效期短等药剂,且由于近年花生蛴螬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极不理想。目前,花生地下蛴螬防治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不仅不能有效压低虫口密度,而且对花生、土壤、水体及下茬作物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花生食品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防治花生蛴螬需要开发更多的防治手段和防治药剂。本文提出了有关于防治蛴螬的多种安全手段和安全药剂,形成了
就缓控释肥对花生的增产增效作用与配方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花生荚果增产率为11%,花生籽仁增产率达到31%,增效显著。
落花生为台湾主要杂粮作物之一,主要栽培在云林、彰化、嘉义地区,一年可种植二期作(春作、秋作),早期缺乏良好栽培技术及优良品种,导致产量低落;现今则是经由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成熟发展,造就仍维持每年栽培面积在20000 ~25000hm2,年总产量51000 ~70000t.台湾落花生栽培史上演进重要改变为:①过去新品种多来自引种或选种,目前则采杂交育种;②荚果采收,由人工收获提升为机械采收,甚至荚果烘
近几年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使用,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土肥水条件的提高,在山东、河南、安徽等花生主产区蛴螬危害不断加重,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试验对高效低毒农药75%乐斯本可湿性粉剂作了防效研究,与15%乐斯本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0%毒死蜱微胶囊剂相比,75%乐斯本WG拌种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显著,666.7m2用量133 ~ 200g防效可达到93.1%,与15%乐斯本颗粒剂1 000g和30%
分析了当前我国花生食品产业的现状,尤其是花生酱、花生油、花生蛋白和副食品的开发利用,并针对当前我国花生食品产业存在的原料品质低、标准化程度低、深加工技术落后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花生全身都是宝,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油脂来源之一,也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对保障广东省乃至我国油脂和蛋白及动物饲料供给安全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花生在我国农业生产、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世界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花生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大量的花生饼粕、花生渣、花生壳、花生茎叶和花生根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中富含粗纤维,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很好来源。介绍了花生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来源、生理功能和提取方法,指出花生水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花生红衣是花生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综述了花生红衣的化学成分,药理功能及开发应用状况,并探讨了其研究利用前景。